近年來台灣被動式ETF市場快速崛起,主動式ETF今年緊接著登場,尤其台股主動式ETF從5月陸續掛牌上市以來,受益人數、規模、淨值頻創新高,成為市場焦點,究竟主動式ETF魅力與風險何在?適合誰投資?
在資訊發達、交易門檻降低的時代,年輕人投資偏好也逐漸從「穩定被動」走向「主動參與、追求效率與機會」。
主動式ETF結合靈活操作與低門檻進出特性,讓它成為繼比特幣、零股交易後的下一波投資熱門話題。儘管主動式ETF仍屬相對新穎工具,但伴隨市場成熟與商品多元化,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勢必逐年攀升,成為資產配置的「新核心」。年輕人若能善用其特色並理解風險,或許將能在下一輪市場循環中,站上領先位置。
主動式ETF因為背後由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調整持股組合,管理費與經理費自然略高,平均總費用率約落在0.5%~1%之間。相較之下,被動式ETF單純追蹤指數,費用率多數低於0.5%,如追蹤台灣50指數、S&P 500的ETF甚至低至0.1%。
然而,與傳統主動式共同基金相比,主動式ETF仍然具低費優勢,加上具盤中交易流動性與透明度,吸引不少年輕投資人轉向。
主動式ETF同樣具有ETF的所有結構優勢,如透明度高、盤中可交易、無申購手續費等,但同時又擁有「選股經理人操盤」的主動策略,介於被動ETF與主動基金之間,成為現代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此外,許多主動式ETF也會定期公開前十大持股,讓投資人掌握操作方向與風格,更加透明。
從全球市場統計來看,摩根資產管理表示,雖然目前全球主動式ETF的規模只占整體ETF市場的8%,但是從資金流向來看,主動式ETF自2025年以來卻吸納了全體ETF市場金額的28%,相較於2019年的7%已經大幅成長4倍;反觀傳統市值型(被動式)的ETF,其資金流向卻已經從2019年的75%縮水到2025年的66%,可見儘管市值型(被動式)ETF仍然是ETF市場的主流,但是主動式ETF崛起的速度絕對是不容小覷。
根據摩根資產管理與標普道瓊指數共同贊助的《2025全球ETF調查》顯示,未來六個月內有69%的投資人考慮把主動式ETF納入投資組合,但在他們當中,也有約莫70%的投資人認為主動式ETF最大的優勢就在創造超額回報;可見投資人對主動式ETF最大的期待,並不在於這個工具本身,而是在於「主動式管理」所帶來的超額報酬機會上。這一點同樣也已反映在資金流向上。根據統計,2025年以來,股票型的主動式ETF以吸引了整體主動式ETF資金淨流入的59%,其次是固定收益型的主動式ETF(占比33%)。
基金業者認為,被動式ETF最大特點是穩定跟隨大盤表現,不求超越,但也不會大幅落後。主動式ETF則不同,透過研究團隊進行基本面篩選、趨勢判斷與個股配置,有機會在特定產業與市場情境下創造超額報酬。全球金融市場發展更趨成熟及投資工具多元化,主動式ETF在投資運用上更為靈活,正逐漸受到全球投資人廣泛關注與青睞。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