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台/HKO/黑雨/天氣消息】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下今日(5日)持續大暴雨,多區水浸,不少打工仔湧到天文台Facebook質疑為何未有發出「極端情況」讓全日停工停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極端情況」其實不是由天文台發出。根據政府文件,這個於2019年6月3日公布設立的機制,對何謂「極端情況」沒有明確定義與準則。
當遇上超強颱風或其他天災,政務司司長便會召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會議,若有「極端而廣泛」影響,如大規模停電、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山泥傾瀉,或公共交通服務嚴重受阻,督導委員會會考慮作出「極端情況」公布,而設立6年多以來,只於2023年9月8日至9日的「世紀黑雨」期間發出一次。
山竹2018年襲港後翌年設立 暫發出一次是因前年「世紀黑雨」
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9月16日襲港,全港多條主要交通道路因有塌樹、山泥傾瀉、交通燈損毁、危險天秤或棚架等而無法行車,需要封路。風後交通未復常,大批市民在9月17日早上上班時缺乏交通配套,情況混亂,非常不滿,批評政府善後安排失當。政府遂於翌年6月3日公佈設立極端情況,並於勞工處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作出相關修訂。至今只於2023年9月8日至9日的「世紀黑雨」期間發出一次。
今日黑雨暫未見政府公布有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
今日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下持續大暴雨,多區水浸,不少打工仔湧到天文台Facebook質疑為何未有發出「極端情況」。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到中午發文指,政府一直有一套完整應變部署機制去應對惡劣天氣,當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會立即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呼籲僱主盡量採取情理兼備的方式,以僱員的人身安全為優先考慮,彈性處理工作安排。
須否發「極端情況」由督導委員會評估
「極端情況」未有發出,到底其定義是什麼?根據公佈設立極端情況之時及其後的立法會議員質詢與其他政府部門文件,「極端情況」確實沒有明確定義及準則,而是由政務司司長按個別情況和有需要時成立的督導委員會作評估。
評估因素包括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山泥傾瀉、公交嚴重受阻、大停電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年5月28日在立法會會議書面回應議員梁毓偉的提問就指,若天災帶來「極端而廣泛」的影響,例如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山泥傾瀉或公共交通服務嚴重受阻,督導委員會會考慮作出「極端情況」公布,讓市民留在原來安全地點。甯漢豪提到的有3點,而在較早日子,當局亦曾提及「極端而廣泛」影響包括大規模停電。
啓動督導委員會不是常規程序 沒硬性準則
今日黑雨,政府稱已立即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但未提及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高層次跨部門督導委員會。那麼何時會啟動高層次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根據勞工及福利局2021年2月文件,督導委員會啓動不應定為一項常規程序,而應由政務司司長按個別情況而作出決定,考慮因素包括超強颱風或其他大規模天災的預計強度及其可預測性、香港有可能受影響的時間、對香港造成的破壞和影響,以及預計進行善後工作所需的時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