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受惠於各國關稅稅率低於預期,加上美國企業第二季財報表現強勁,超過八成獲利超乎預期,激勵美股 7 月屢創新高。時序進入 8 月,市場焦點已從財報轉向地緣政治影響與經濟數據,投資人更關注關稅落地後對經濟的衝擊,以及 9 月聯準會(Fed)的降息決策。富蘭克林投顧建議投資人,可彈性採取核心配置美國股債平衡的基金,再衛星布局非美市場,就能做到「全球布局」的最佳避險投組,且在核心資產配置上,仍應將大型科技股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多重不確定性交織下,市場波動性再度升高。富蘭克林坦伯頓 ETF 投資策略總監 Marcus Weyerer 指出,儘管近期市場反彈略為擴大,但這仍屬於短期循環現象,長期主導力量仍集中在大型科技股。他提醒,季節性因素可能導致夏季市場回檔,投資人應正視短期波動,並以長線思維保持樂觀。
美國近期通過的「大而美法案」是影響市場的另一關鍵變數。Marcus Weyerer 分析,該法案對短期市場是利多,預估 2025 年淨財政刺激將超過 1,000 億美元,有助於提振企業獲利與消費。然而,從長期來看,這項大規模支出承諾可能推升通膨預期,反而促使聯準會採取更強硬的貨幣政策,進而抑制資產價格。
綜合這些因素,Marcus Weyerer 認為,市場在夏季出現暫時性停滯或修正並不令人意外。從歷史數據來看,1996 至 2024 年間 S&P 500 指數在 7 月的中位數報酬率為 1.3%,但 8 月和 9 月分別滑落至 0.2% 和 0.4%。這兩個月的收紅機率也僅有 55% 和 51%,遠低於 11 月近八成的機率。這項「夏季低潮」的季節性效應,投資人需要有心理準備。
近期有聲音認為,市場反彈正在擴散,不再由少數科技巨頭獨佔。然而,Marcus Weyerer 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強調,從中期角度看,目前缺乏證據顯示市場領導力正持續且廣泛地擴大。雖然近期的反彈確實有更多個股參與,但這種現象更像是週期性,而非結構性的轉變。儘管每股盈餘成長的差距預計在 2026 年初可能縮小甚至反轉,但超大型權值股在股市配置中的主導地位,不太可能以相同速度消退。
過去十年來,市場集中度上升的長期趨勢始終延續,而 Marcus Weyerer 認為短期內缺乏足以扭轉這一動態的重要催化劑。對於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雖然可以觀察市場寬度的變化,但在核心資產配置上,仍應將大型科技股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對即將到來的潛在波動,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提供具體的投資策略建議:
核心配置穩健為上: 投資人應將美國平衡型基金作為基金配置的首選。這類基金同時持有股票和債券,能有效分散風險,在市場波動時提供緩衝。對於追求自然避險效果的投資人,則可考慮全球平衡型基金,以應對匯率變動的風險。
衛星布局非美市場: 對於海外 ETF 投資人,羅尤美建議可以納入「不含美國的國際低波動高股利股指數 ETF」,作為八、九月抗震的衛星配置。今年以來,歐洲與新興市場的表現亮麗,將這些區域的資產納入投資組合,不僅能分散美股風險,也能把握不同市場的成長機會。
看待波動性,轉「危」為「機」: Marcus Weyerer 補充,短期的市場波動不應被視為敵人,而應是長期投資人值得擁抱的機會。經濟衰退的機率已大幅下降,企業盈餘預期處於低檔,而長線市場趨勢依然向上。若市場真的出現回檔,反而可能創造重新進場或加碼配置的吸引機會。
更多鉅亨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