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是投信今年新戰場,人氣超旺。據證交所和集保統計,從5月初第一檔主動式ETF掛牌以來,不到三個月已有七檔主動式ETF掛牌交易,總資產規模達183億元,近一個月、近一周成交量分別為近200億元、69億元,買氣持續增溫;總受益人也來到9.57萬,有望挑戰10萬人。
法人指出,台灣ETF市場自2003年開放迄今,規模已突破6兆元、位居亞洲前三,如今,隨著主動式ETF的開放,其中有六檔台股主動式ETF,由野村、群益、統一、安聯及台新等投信發行,全都是台股共同基金績效優異的基金公司。主動式ETF優勢在於靈活性,與被動式不同。傳統被動ETF僅買集中市場股票,每半年換股一次,容易錯過市場機會;主動ETF則能擴大選股範圍,涵蓋更多中小型股或興櫃標的;加上今年遇到川普上任的對等關稅年,市場變化加大操作難度,主動投資顯得重要。
主動安聯台灣高息基金(00984A)經理人施政廷表示,觀察今年除息行情結果顯示填息成功率不到五成、且科技股與傳統產業表現分化,面對高股息ETF投資應採取「股息打底、成長加值」策略,避免單純追求高殖利率而忽略成長潛力。
台新全球龍頭成長主動式ETF基金(00986A)經理人蘇聖峰強調,參與全球成長,主動式ETF具有二大超值優勢,一是有被動式ETF的優點,經理費較低與像買股票一樣簡單;二是有共同基金的優點,操作靈活,更能因時調整。
野村投信認為,這次台灣關稅20%並未吃虧,且台灣產能主要分布在海外,例如大陸和東協。大陸的對等關稅落在37.5%至55%之間,但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為20%;而台灣廠商有設廠投資的東協國家,對等關稅大多落在20%左右,包括越南20%、泰國19%、馬來西亞19%、印尼19%等。如果純粹僅考慮關稅水準,台灣拿到的關稅其實已經算是合理,而且可能不需要再進一步擴大於海外設廠投資的金額。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