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提風扇(風扇仔)輕便易攜,在令人難以忍受的夏日高溫下,在外出時為你帶來一絲涼意,成為不少上班族、學生甚至長時間外出人士的必備消暑神器。然而,日本網媒「saita」的電器專家卻提醒,這降溫神器如使用不當,反而會增加安全風險,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唔用好過用」。因此,在炎夏高溫環境下使用風扇仔,必須注意一些細節,才能真正達到安全又有效的降溫效果。
長時間曝曬﹑放在車內
首先,最常見而又容易被忽略的危險情況,就是將風扇仔長時間放置在烈日曝曬的車廂內。盛夏時分,未開冷氣的車廂溫度往往會急速飆升至攝氏四、五十度甚至更高,對風扇仔內部的鋰電池來說,這是極為嚴苛的環境。鋰電池在高溫下容易發生膨脹、滲漏,甚至出現熱失控引發燃燒或爆炸的風險。即使沒有發生明顯的危險事件,長時間高溫曝曬也會令風扇仔的電池容量快速衰退,內部馬達及電子元件加速老化,導致性能下降、運轉異常,甚至提前報廢。
冰袋緊貼出風口
有些人為了追求更強的涼感,會想到將保冷劑、冰袋緊貼著風扇出口,希望藉由低溫空氣讓吹出的風更加涼快。乍聽之下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其實這種做法暗藏故障風險。原因在於保冷劑或冰袋在高溫下會不斷產生結露,水珠很容易被吸入風扇內部。這些水分一旦滲入電路板或摩達,便可能引起短路。
另外,冷源貼在進氣口或出風口附近,有時反而會阻礙風流通,令摩達在負載增加的情況下產生更多熱量,導致機體過熱,降低使用壽命。若真的想配合低溫物品降溫,專家建議應將保冷物直接接觸皮膚的降溫部位,例如頸後或手腕,同時讓風扇負責製造空氣流動,而非直接讓冷源與風扇結合。
太熱反而不應該用風扇仔
很多人誤以為在烈日之下長時間對著同一個位置吹風,就能有效降低體溫。但事實上,在酷熱的天氣中,環境溫度本身已經遠高於人體適宜的舒適溫度,這種情況下,風扇吹出的其實是熱風,對身體的降溫作用十分有限。如果長時間將熱風集中吹向頸部、面部或其他主要血管集中的部位,不但不能降溫,反而可能因血液溫度升高而加劇中暑風險。
更危險的是,持續吹風會令皮膚表面的汗液迅速蒸發,雖然帶來短暫清涼感,但身體核心溫度可能依然在上升,導致用家誤判自己的狀況,忽略補水或避暑,進一步增加熱衰竭的機會。專家提醒,在極端高溫下,風扇仔的降溫效果非常有限,更應搭配其他防暑措施,例如到陰涼處休息、補充足夠水分或使用冷感毛巾,而不是單靠小風扇長時間對著吹。
除了以上三大高風險情況,專家亦指出,風扇仔本身作為電子產品,雖然體積細小,但也需要適當的保養與清潔。夏季戶外使用頻繁,風扇的進風口和扇葉容易積聚灰塵與細小顆粒物,長期下來會影響風量、增加摩達負擔,甚至造成過熱自動斷電。因此,應定期以棉花棒或小刷子清理進風口,確保空氣流通順暢。另外,充電時最好使用與產品規格相符的充電器與數據線,避免使用輸出電流過大的充電頭,以免長時間對電池造成壓力,影響安全與使用壽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