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曾祈殷:高發病地返港14日內須用防蚊用品及自我監察

Date: Category:社会新闻 Views:4 Comment:0


本港昨日(6日)新增3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分別到訪佛山及孟加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今(7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表示,香港會否出現本地個案要視乎防蚊、控蚊工作是否足夠和及時,以及是否有走漏隱形個案等因素。他指部份感染者在潛伏期內的2至12日無病徵可言,另有15%至35%患者在發病首7日的病徵或輕微至未能察覺,他呼籲曾到過高發病地區後返港人士,要做自我醫學監察,避免導致病毒傳播。

在香港普遍存在的白紋伊蚊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資料圖片)

曾祈殷說,現時基孔肯雅熱風險以輸入為主,但要觀察相關患者居住的地方有否出現個案,不論個案屬本地或輸入。他說,香港有白紋伊蚊存在,而過去兩周本港不斷有暴雨出現,容易有積水及蚊患,令基孔肯雅熱的風險上升。他預料,本港的輸入個案數字會繼續穩定上升,而且中港兩地交流頻繁,廣東省的個案始終較多。他又說,防蚊、控蚊工作是否足夠和及時,以及有否走漏隱形個案等因素,均會影響接下來會否出現本地個案。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曾祈殷表示,防控工作不可單靠政府前線工作人員,市民本身亦要負起責任,如非必要應避免往返高發病地區,須做好滅蚊工作等。他建議,若市民到過高發病地區,返港後要進行自我醫學監察,返港後14日要使用防蚊物品,避免自己被蚊叮;同時亦要留意自身病徵。

他續指,部份人潛伏期內的2至12日或會無病徵可言,另有15%至35%的人在發病首7日的病徵,可能輕微至未能察覺,故他們遊走在社區,並到過社區中白紋伊蚊較活躍的地區,或會導致病毒傳播。

基孔肯雅熱會出現的病徵包括關節痛,曾祈殷指,該種疼痛感「真係幾痛」,且持續的時間以月計、甚至年計。他稱,有文獻曾指出,約有三成至六成人士感染基孔肯雅熱後出現慢性關節炎的後遺症,若情況長期持續,或要接受物理治療。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