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陳孟朔】日本財務省8日最新國際收支數據顯示,日本基金在6月大規模拋售美股及美國基金,淨減持規模高達1兆6,256億日圓(約107億美元),僅次於2022年9月的歷史最高紀錄,成為歷來第二大單月拋售金額。此舉凸顯在美國關稅政策升溫、日圓波動加劇,以及全球利率預期轉向之際,日本資金對美國資產的配置策略正出現明顯調整。分析師指出,這波減持背後有三大推動因素。首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部分中國及其他國家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升溫,日本出口企業面臨不確定性,促使部分機構先行鎖定美股獲利,以降低外部衝擊風險。其次,日圓在6月呈現階段性走強,吸引日本資金將海外投資收益匯回本土,以減少匯兌風險並改善資產負債表。第三,美國科技股在上半年漲幅驚人,部分基金認為估值已高、回檔壓力增大,因而選擇獲利了結。
東京一家大型券商的首席市場策略師表示,「日本機構投資人(法人)對美國市場的長期配置並未出現結構性轉向,但短期內受到匯率波動與政治風險的雙重影響,資金流動性管理成為首要考量。若美國經濟數據持續放緩、聯準會(Fed)啟動降息週期,日資可能在第四季重新增持美股,尤其是防禦型與高殖利率類股。」
另有外資銀行認為,日本基金減碼美國資產的動作,也與日本央行釋放加息信號有關。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可能在今年內進一步上調利率,為十多年來首次結束超寬鬆政策。這將提高日圓資產回報率,使得部分資金提前回流,以布局國內債券與股票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6月日本基金對歐洲股票及基金的淨買入金額小幅增加,顯示資金並非全面撤出海外,而是進行區域性再平衡。分析人士指出,在美中關稅談判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日本投資人傾向分散風險,減少對單一市場的高度依賴。
整體而言,這次1兆6,256億日圓的拋售雖創下史上第二高紀錄,但多數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此舉屬於戰術性調整,而非長期撤退。後續日本資金是否重返美股,將取決於美中關稅協商結果、美國科技股估值修正幅度,以及日圓走勢的變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