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福音,在台灣買外國債券不再遙不可及。櫃買中心日前公告實施。投資人只要透過有申請這項業務的證券商,就能在國內用小額資金投資外國債券,不必再透過海外帳戶或複雜流程。
因應金融科技創新,協助金融科技業者辦理金融創新實驗案落地以及實踐普惠金融,櫃買中心開放證券商經營自行買賣特定外國債券業務,證券商與投資人交易外國債券,可以不足債券發行辦法所載最小交易面額來辦理。
櫃買中心表示,一般來說債券交易金額較高,散戶投資人參與不易,但債券為固定收益商品,投資人可有穩定的債息收入,持有至到期並可收回投資本金,適合希望穩定收息的投資人,透過本項業務開放,投資人小金額也可參與債券投資,可望降低投資人投資海外債券門檻,有助於促進普惠金融。
過去,外國債券的交易通常有最低面額限制,例如 10 萬美元(約 300 萬台幣)起跳,讓一般投資人難以參與。現在透過新制度,證券商可以提供「不足最小交易面額」的債券,將投資門檻大大降低。
櫃買中心提醒,既有證券商申請本項業務,或僅經營本項業務之證券自營商,應先向櫃買中心提出申請,經櫃買中心審查後,再轉陳主管機關核准後方可經營。
更多鉅亨報導
•櫃買業績發表會8/12起登場 聚焦金融科技、智慧醫療及居家生活3大類
•櫃買中心董監事聯席會議 通過惠民等6家上櫃申請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