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甜椒變金融商品!《日經》指大和證券「規劃基金」:用投資力量改變日本農業

Date: Category:财经 Views:2 Comment:0


 

在日本甜椒消費持續成長、國產卻稀缺的情況下,大和證券集團瞄準日本的「甜椒王」寶座。根據《日經》報導,大和證券集團計畫吸引投資者資金,用於設備更新與擴大規模,並將甜椒銷售的利潤以回報方式分配給投資人,甚至打算成立專門基金。大和目前掌握日本甜椒銷售市佔約2成,並透過收購農業法人,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與市場首位的差距已相當接近。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大和證券的「甜椒王」野心 農業中沉睡的300兆日圓投資機會

 

這不是永旺(Aeon),不是Seven & i Holdings,也不是JA全農集團。如今,一股由資本驅動的浪潮正在推動食品與農業主角的更替。日本的「甜椒王」寶座,正由大和證券集團本社瞄準。

 

靜岡縣磐田市,穿過住宅區後,眼前出現一片半透明巨型建築群。這座相當於4個足球場、佔地3公頃的農園中,種植了8萬株甜椒,每年出貨約430噸。戴著安全帽的員工,使用專用機械,從枝幹直達屋頂高度的植株上採收紅色與黃色的果實。

 

將蔬菜變成「金融商品」 規劃專門基金

 

大和目前掌握日本甜椒銷售市佔約2成,並透過收購農業法人,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與市場首位的差距已相當接近。雖然企業進入農業領域並不罕見,但大和的最終目標不同——它要將甜椒農園變成「金融商品」。

 

大和Food & Agri社長久枝和昇表示:「要用投資資金的力量改變日本農業。」

 

在甜椒消費持續成長、國產卻稀缺的情況下,大和計畫吸引投資者資金,用於設備更新與擴大規模,並將甜椒銷售的利潤以回報方式分配給投資人,甚至打算成立專門基金。這是一場用資本徹底改變日本這個「低效率代名詞」產業的行動。

 

資本的目的就是用錢生錢,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不動產,核心都是要在激烈競爭中勝出,並要求投資標的進行徹底的效率化。

 

資本驅動的擴產齒輪 破解日本稻米問題的鑰匙

 

在淘汰與競爭中,贏家自然會走向規模化。資本的「利益至上」邏輯,反而推動了創新,驅動糧食增產的齒輪。滿足全球食物需求的關鍵力量之一,就是資本。日本農業的停滯問題,包括稻米生產,或許正需要這把鑰匙。

 

大和收購的虧損甜椒農園,在2022年透過改善栽培方法與重新檢討流通成本,僅一年就轉虧為盈,甜椒單價更上升近兩成。提高生產力,將本只是蔬菜之一的甜椒變成吸引資金的標的。

 

全球農業的資本時代

 

根據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全球糧食消費因新興國人口增長而每年增加1.2%,但農作物生產年增僅1%。若持續下去,供應可能跟不上需求。

 

對資本而言,難題即是賺錢的機會。所謂「糧食缺口」對應的全球投資機會高達2兆美元(約300兆日圓)。加拿大保險與資產管理巨頭宏利(Manulife)估算了農地可投資額。

 

宏利同時是農業投資者,透過募集金融機構資金,投資堅果與水果農園,在杏仁等作物生產上位居全球前列。透過減少耕地翻耕等高效率農法,僅用一半農地就將成本降低兩成,資本驅動的效率化已滲透全球農園。

 

資本甚至深入葡萄酒產業。在世界知名的美國加州納帕谷,大規模葡萄園的擁有者是以養老基金為母體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Nuveen。它是全球最大級的農業投資者之一,僅北美等地就運營約2兆日圓規模的農地。

 

在澳洲,資金則流向牛肉與棉花大企業,資本來自經營基金的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透過投資重組農場並以大規模生產達成效率化。

 

英國Preqin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農業基金規模達627億美元,較10年前成長近三倍。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高山航希主任研究員指出:「投資能帶來技術創新與生產力提升。在日本農家數量減少的情況下,需要推進效率化的投資。」

 

日本農業投資持續萎縮 G7唯一負成長

 

然而,日本農業不僅資本不足,資金流入本身也在萎縮。根據FAO資料,2023年日本農林漁業投資額為104億美元,比20年前減少4成;全球則成長逾兩倍。G7中,只有日本出現減少。由於農地買賣與租賃管制嚴格,海外基金也避之不及,日本甚至未列入宏利的300兆日圓投資試算中。

 

稻米便是象徵。根據日本國際學園大學荒幡克己教授的調查,日本每10公畝稻米產量,從1969年減反政策開始前的全球第3位,下降至目前第15位,不僅落後美國等大型農業國,甚至被中國與韓國超越。減反政策下缺乏提升生產力的競爭,是重要原因之一。

 

變革即破壞 農業該與資本一戰

 

改革意味著打破現狀。農業應當迎接資本的挑戰,將被迫的創新化為武器,唯有打破舊有格局,才能耕耘未來。

 

投資資金正滲透至過去難以想像的生活領域,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它徹底追求利益的特性,也可能為生活帶來富足。這篇報導將追蹤資本在食品前線引發的轉型(Transformation)。

 

 

 

《放言》官方LINE正式上線!

加入方法超簡單:點擊以下連結立刻成為《放言》好友吧!

https://lin.ee/Q40G8KO

 

 

 

圖片來源:臉書@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新浪新聞

更多放言報導
台灣產業長年幫中國洗產地...林宏文指「工具機、汽車最明顯」...談1990年代美對日Dram課稅100%「從此不敢低價傾銷」:現在川普的手段就是在對付中國
日本勞動力「外國人」是關鍵力量...《日經》指東京20歲族群「外國人占12%」:共生政策成課題!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