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標誌著全球首個全面穩定幣監管框架落實,新規要求發行機構必須持有 100% 法幣儲備,但禁止向用戶支付利息,這項限制引發市場對大量穩定幣資金如何擺脫「閒置狀態」的思考。
金洲資管主席漆名楊指出,穩定幣與 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 存在天然互補性,穩定幣需要底層收益資產,而 RWA 能提供真實直接資產的收益,為穩定幣裝上「生息心臟」。
就在上週,加密貨幣交易所 KuCoin 與 AlloyX 合作,將華夏基金 (香港) 發行的「美元數位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為 RYT 並納入信用抵押系統。用戶持有 RYT 代幣,既能申請交易信用額度,又能獲得底層貨幣基金的收益,解決了穩定幣閒置資金生息和資產流動性兩大痛點。
目前,類似 Token 化公債基金市值已達 74 億美元,2025 年激增 80%,成為穩定幣持有者逐利新選擇。
香港在 RWA 領域加速佈局。8 月 7 日,香港 WEB3.0 標準化協會上線 RWA 註冊登記平台,同步立項三個關鍵標準,打通「數據 - 資產 - 金融」環節,將太陽能項目、充電樁等實體資產轉化為可融資、可流通的代幣。
今年 6 月發布的《數位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曾 35 次提及「代幣化」,將 RWA 列為重點發展方向,財政司推動代幣化政府債券發行常規化,探索多元資產上鍊。
不過,RWA 規模化面臨挑戰。摩根大通出具報告警告,全球 RWA 代幣化規模僅約 250 億美元,傳統金融機構參與度不足,且部分代幣化資產缺乏實際所有權保障。
香港監理機關保持審慎,金管局將穩定幣牌照發放延至 2026 年,但市場已嗅到機遇,50 餘家企業排隊申請牌照。基金經理人重新理解「生息」定義,一場資產革命悄悄啟動,香港為穩定幣與 RWA 的融合提供了監管框架與技術底座。
更多鉅亨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