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小看第一份薪水!它可能是決定你成為「月光族」還是「小富族」的關鍵,也往往是財富累積的起點,好好規畫,就能為你的未來累積財務安全感。所以,這篇佑佑想跟大家聊聊現金流規畫、預算管理。
第一份薪水到底該怎麼花?對新鮮人來說,剛脫離原生家庭的經濟依附,第一次完全掌握自己的財務,一定既興奮又期待。但也很容易誤以為──「我超有錢,而且賺錢好容易」、「買東西超過薪資?先刷卡就好,反正下個月還有薪水」、「這東西不實用,但我喜歡,買!」
用「N個罐子理財法」,儲蓄也能兼顧消費
如果你有這些念頭,務必要改掉!領到第一份薪水之前,就先做好預算管理。讓薪水入帳後,該存的存、該花的花,既能儲蓄,也能消費。實際操作上,可以採用「N個罐子理財法」,依自身需求決定要分成幾個罐子。
舉例來說,小明的實領薪資約3萬3,000元,他規畫了4個罐子:
房屋支出罐子:房租、管理費、水電等,每個月預算1萬2,000元。
生活費罐子:餐飲、娛樂、交通等,每個月預算1萬5,000元。
長期投資罐子:定期定額投資,每個月投入3,000元。
儲蓄罐子:存下結餘、或是預存年度開支,如所得稅、保險費等,每個月存入3,000元。
在執行上,強烈建議採用「富人公式」,也就是先存、再花。長期投資罐子的定期定額,可以設定在薪水入帳隔天就自動扣款;儲蓄的預算則轉入獨立帳戶,不要和生活費放在一起,避免混用。很多人以為「沒規畫也差不多花那些錢」,所以先花、再存,但理財不能憑感覺。太多人在實際記帳後才會發現,開銷往往比想像中大,導致最後怎麼樣都存不到錢。
先存、再花,年輕就開始靠複利累積資產
這樣規畫和執行的好處在於,透過先存、再花,你可以落實專款專用,這樣一年過去,你可以扎扎實實存下年度所需的預算,年復一年,也可以保持長期投資的紀律,而這正是成為小富族的關鍵。
做預算管理不是限制消費,而是替未來的自己建立更好的財務基礎,同時也能在合理的支出中過生活。不管薪水多少、需要分幾個罐子,佑佑都想提醒──一定要有「長期投資罐子」。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超過80歲,但我們不可能工作到最後一刻。為了累積足夠的退休費用,愈早開始儲蓄、理財、投資,就能用更小的金額,靠著複利滾出資產。從第一份薪水開始,就訓練自己的「理財肌肉」,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