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落成的香港仔漁光村擬重建,房協今日(20日)表示,作為調遷用途的新大廈「漁映樓」已經正式落成,並於本月中開始迎接首批住戶入伙。房協形容,這項安排標誌着漁光村第一期重建計劃的重要進展,亦為重建戶帶來嶄新的居住空間。
「漁映樓」位於石排灣道,共27層,設有約600個出租單位。其他配套包括平台花園、兒童遊樂場、長者康體設施及停車場等。受漁光村第一期重建影響的住戶可獲優先調遷,並享有一筆過搬遷津貼及首四年租金減免,其餘單位則將開放予其他重建屋邨居民申請。
據房協介紹,「漁映樓」設有太陽能發電板、智慧巡邏狗、智能清掃機及無人機巡查系統,這些科技措施不但提升樓宇安全,亦有助於推動可持續發展。
房協總監(物業管理)潘源舫早前到場迎接首位住戶鄭太一家,並陪同他們參觀新單位及大廈內的康樂設施。潘源舫表示,很高興見證「漁映樓」正式入伙,又指「漁映樓」不僅為漁光村居民提供了優質的居所,更配備多項智能管理系統,包括智慧巡邏狗及智能清掃機,提升管理效能及居民的生活質素。
鄭太一家從漁光村原邨遷入「漁映樓」,她表示,新居環境舒適、設施齊全,平台花園更是孫兒的遊樂天地,而與舊街坊繼續見面聯誼,亦讓她感到滿滿的歸屬感。她特別感謝房協提供搬遷津貼及四年租金減免,減輕了經濟壓力。
房協表示,為紀錄漁光村的歷史背景及街坊情誼,已展開「歷史文化傳承計劃」,並與居民及本地竹藝設計師戴倩兒合作,創作五幅名為《漁光竹映》的竹編畫,象徵漁光村五座大廈的歷史情懷,這些作品將永久展示於「漁映樓」大堂,為新社區注入文化與藝術氣息。
漁光村重建完成後,將提供超過2,900個單位,是原有的兩倍半。首期涉及的順風樓、白沙樓和海港樓預計於2034年完成重建。房協強調,在重建過程中致力維持原區安置的原則,協助居民延續原有的社區網絡,並透過社工團隊全方位支援居民的調遷過程,確保每位住戶都能順利展開新生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