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一手孕育的文化部轉投資文策院手握新台幣百億國發基金,成立一始喊出敦聘民間專業人士力拼「超韓趕日」,近期上任的第四任董座卻直接由官方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兼任,讓文化界人士齊搖頭,直指文策院百億投資效益沒見著,卻先自砸「民間主導」的招牌,挾持國家資源大搞「收編」,簡直是文化「白手套」。

CTWant調查,全名為「文化內容策進院」的文策院成立於2019年,是文化部為了擺脫把持影視補助者遴選與撥款批評,盼甩開長年被詬病「球員兼裁判」的形象,因而在鄭麗君主導下,每年狠砸10億元經費運營成立的單位,手握國發基金中的百億文化預算,從過去對文化產業純補助改為「入股」投資形式,包含影視、視覺藝術跟表演藝術等文化工作者,前仆後繼地投遞申請計畫,「巴望」獲得文策院關愛的眼神。
攤開文策院「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清冊赫然發現,截至2024年底止,文策院本身就砸了57.37 億元投資文化產業,若再加上搭配的民間資金就高達102.26億元,類別洋洋灑灑十項,包含「電影」、「音樂及表演藝術」、「數位內容」、「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廣播電視」、「設計品牌時尚」、「視覺藝術」、「出版」與「其他」,但其中主要仍以「廣播電視」及「電影」投資為最大宗,加起來接近四分之三。而文策院邀請「搭伙」的民間游資,不乏重量級財團,包含中信金砸了4.1億最多、富邦金1.9億、聯電宣家也投資了1.1億。
然而,文策院始終未公布,究竟這些投資實質認列損益如何,也引發文化界不少人質疑,文策院實質控管的百億投資,是否根本曲高和寡「打水漂」?文化人余永寬就具體指出,改編自鏡文學出品、講述白色恐怖事件的《餘燼》總投資額已經破億,光文化部、文策院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納稅錢就破了6,000萬元,票房收入卻不到600萬,類似故事不勝枚舉,「難怪文策院不敢公布實質投資損益」他苦嘆。
另一名藝文界人士直指,其實文策院成立6年來,本身內部就傾軋不斷,從首任董事長丁曉菁上任以來,找來的院長胡晴舫原是公關高手,各界充滿期待,沒想到丁曉菁自己先和胡晴舫因細故吵了起來,還驚動時任院長蘇貞昌「調停」,文策院都還沒端出成果,就先因內部角力鬧笑話。
該人士續指,儘管鄭麗君在前總統蔡英文第二任內轉趨沉潛,但在文策院的實質影響力仍在,像繼任文化部長的李永得,就聽從文策院內部推薦,把鄭麗君提拔的前政務次長彭俊亨找來文策院擔任第二任董事長;任滿後文化部長史哲從高雄挖來業界好評的蔡嘉駿接棒董事長,沒想到官僚鐵幕內部超乎想像地複雜,包含策略研究處、文化科技處分別傳出霸凌與核銷不實問題,沒有班底的蔡嘉駿「一個頭兩個大」,每當發揮專長想將台灣藝術上架國際平台,往往約都談好了,回到文化部、文策院內部卻被「婆婆媽媽」處處掣肘,當初以「產業界」亮點人物找來蔡嘉駿,卸任後文策院內部居然放消息說「哎呀早說他不適應公部門」,人都走了還被羞辱「Homme(蔡嘉駿英文名子)做董事長做到很嚥氣(沮喪)」,他感嘆。
黨政人士則透露,其實層峰也知道文策院投資與內控問題爭議不斷,過去幾年文策院一直以「文化要看長線」推稱短期看不出投資實質損益,因此遲遲不願公布投資詳細損益結果,但如今已成立6年,砸了百億國發基金,「媳婦總得見公婆了吧?」他直指,文策院成果已該受外界檢視。
該人士坦言,文化人要不是衙門「小白兔」不知從何改革,要不就早已是文策院泥淖的「同路人」,府院也知道有問題,因此直接繞過現任文化部長李遠,命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兼任董事長,並在一名出身影視界的不分區立委引薦下,輾轉找來具會計師背景的王敏惠接任院長。「就是要來盯財報」,他直指核心。

與文策院交手多年的故事工廠創辦人林佳鋒則說,文策院投資比重嚴重失衡,往往獨尊「影視」產業,卻長期忽視「視覺藝術」跟「表演藝術」。他直指,文策院對外一再強調,要投資「有潛力」但還沒被民間那麼看好的文化作品,自己當初也相信文策院的理念,因此在2023年遞件向文策院談增資合作案,沒想到文策院要求找民間資金分攤,等有民間背書了,文策院再加入合作。他批評,一般羽翼未豐的文化工作者,才需要文策院等官方單位投資挹注,如今文策院卻老是推稱要民間游資支持,文策院才願意加入投資行列,「根本是錦上添花」,幫不到真正需求者。
對於《餘燼》票房問題,製作者本地風光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截稿前未有回應;至於文策院內部角力惹議,文策院則說已依台北市勞檢處指導改善。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文化走味2/文策院投資失衡養肥創投蟑螂 劇場自力更生創藝術藍海
墊檔閣員1/失控政策佐奇葩發言 823投票後恐掀閣員大風吹
亞洲發燒星/小栗旬《戰疫前線》晉升指揮官 製作人揭原因:年過40又當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