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良藥還毒藥】7種人最適合買!1文看懂挑選撇步 最便宜1萬初可入手

Date: Category:财经 Views:1 Comment:0


今年以來,台灣市場已有七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分別是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統一台股增長(00981A)、野村台灣優選(00980A)、安聯台灣高息(00984A)、野村台灣50(00985A)、中信ARK創新(00983A)及聯博投等入息(00980D),這些ETF各有策略,有的追求成長股,有的偏好高股息,最便宜1萬多就能入手,但對投資人來說,究竟該怎麼挑仍是難題,《Yahoo股市》整理各檔特色之餘,也採訪投資達人「股海老牛」。

台灣市場已有七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最便宜1萬多就能入手。圖/取自Getty images
台灣市場已有七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最便宜1萬多就能入手。圖/取自Getty images

「股海老牛」表示,主動式ETF對一般菜籃族來說,確實是不錯的工具,原因在於,他們通常缺乏時間或專業能力逐一選股,而主動式ETF由基金經理人幫忙挑選、動態調整組合,投資人只要選擇符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ETF,就能用相對簡單的方式分散風險、參與市場機會,等於把「專業選股」的工作交給專業團隊,同時仍保有比存股或被動ETF更多的操作彈性。

股海老牛也建議投資人可以從以下四點思考:

第一,追求超額報酬、希望跑贏大盤的人;第二,雖缺乏時間或專業自己選股,但希望透過基金經理人積極布局;第三,能接受高波動與費用的人,因為主動式ETF的費用率普遍高於被動型ETF,波動也更大;第四,已配置被動式ETF,想透過主動式ETF增加投資彈性者。股海老牛也分享自身配置經驗,他會將八成資金放在被動式ETF或存股部位,剩下兩成操作主動式ETF,以兼顧穩健與彈性。

但他也提醒,「千萬別把它當成萬靈丹。」他指出,主動式ETF的績效高度依賴基金經理人能力,頻繁操作可能增加交易成本與波動度,也可能面臨折溢價、集中度過高甚至終止上市的風險。

國泰證券期貨顧問處協理蔡明翰也表示,主動與被動並沒有絕對「適合哪一種人」的界線,重點在於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度。他形容,高股息ETF像防守,市值型ETF是穩健進攻,而主動式ETF報酬潛力更高,但波動也最大。「簡單說,主動型ETF適合能承擔風險的人,哪怕投五千元輸光也不會影響生活。」蔡明翰提醒,如果心臟不夠大條,也不是不能碰主動型ETF,但必須清楚了解自己願意承擔的風險。

整體來看,主動式ETF提供了靈活的操作空間,能追蹤市場趨勢、快速調整配置,但同時也伴隨較高波動與選股風險。對一般投資人而言,選擇主動式ETF前,除了考慮自己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度,也應了解基金經理人的能力與策略,才能真正將這項工具發揮到最適合自己的效果。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