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8月25日在白宮舉行首次首腦會談。雙方在關稅、安保等核心議題上達成大框架共識,但未發表共同聲明或簽署協議,顯示仍有問題懸而未決。
美東時間星期一下午,李在明在白宮西翼獲得特朗普迎接,並繫上象徵共和黨的紅色領帶。兩人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講話並與記者互動,隨後共進午餐,會談總時長約兩個半小時,其中54分鐘向媒體開放。
特朗普說:「今天邀請李在明總統訪問白宮,我感到非常榮幸。」
李在明則回應,希望韓美同盟「超越軍事領域,擴展至經濟與科技,發展為未來型同盟」。
韓國總統府會後強調,會談「非常順利,沒有必要簽署協議文本」,突顯雙方有意保持靈活空間。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並未提出增加防衛費或農畜產品市場開放等敏感議題。
韓國將提升國防預算 打造「智能強軍」
儘管會談氛圍友好,李在明隨後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維護半島安全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我們將增加國防開支。」
這是韓國總統首次正面回應美方長期要求——將國防預算提升至接近北約成員國水平。他強調增額將用於引進尖端技術與裝備,打造「智能強軍」,但具體規模與時間表尚未公布。
總統府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透露,李在明主動提出增防預算,美方反應積極。分析認為,這是對特朗普「安保分擔」要求的先發制人之舉。
在政治上保持克制的同時,經貿合作成為本次峰會最大成果。
韓國追加1500億美元投資 總額接近5000億美元
會後舉行的韓美商業圓桌會議上,三星、現代汽車等16名韓國企業領袖與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勛等21名美方代表出席。韓國方面宣布在原有3500億美元承諾基礎上,再追加1500億美元投資,總額接近5000億美元。
韓美最終簽署11份諒解備忘錄(MOU),涵蓋航空、造船、核能、能源與礦產五大領域,包括:大韓航空將採購130架波音飛機並與GE航太合作;現代集團與三星重工擴展造船與艦艇項目;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攜手亞馬遜AWS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爐;韓國天然氣公司承諾未來十年採購美國LNG;韓國鋅業與洛克希德馬丁共建關鍵礦產供應鏈。
儘管會談整體氛圍融洽,分析指出,此次首腦會談並未就通商與安保等原本被視為主要爭論焦點的議題展開實質性磋商。
韓國總統府解釋稱,3500億美元規模的對美投資,具體執行方式仍將在實際操作階段繼續協調;至於調整駐韓美軍角色的「同盟現代化」議題,僅原則方向達成一致。
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說:「雖然具體句子仍在調整,但在大方向上已形成共識,可以說這是此次首腦會談的一大成果。」
缺乏文本協議 仍有「追加賬單」風險
此次會談持續時間超過原定安排,未出現突發狀況或外交摩擦,被評價為「平穩收尾、無明顯失分」。但由於缺乏具約束力的協議文本,未來美方仍可能就追加投資或市場開放提出新要求,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關稅協商的後續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單獨討論。本次會談中,美方並未提出此前外界關注的投資明文規定或農畜產品市場追加開放問題。分析認為,韓方雖贏得了時間,但因缺乏文本協議,潛在的「追加賬單」風險依然難以排除。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