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導撰《刺針》報告:全球肝癌患者2050年料翻倍 6成可預防

Date: Category:社会新闻 Views:1 Comment:0


大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發表《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指出全球超過6成的肝癌病例可透過減少相關風險因素來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攝取及代謝功能相關肝病。報告同時估算,倘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控制肝癌個案的上升的趨勢,全球的肝癌患者將在2050年翻倍,由87萬增至152萬。而肝癌死亡人數的增幅亦相似,預計由76萬人增至137萬人。

《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是《刺針》成立200多年來,首個由華人專家學者牽頭的癌症委員會報告,聯同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共51位肝癌專家共同制訂。(中大提供圖片)

針對全球最迫切的疾病及公共衞生挑戰,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定期委託各地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制訂報告以提供最新疾病資訊及醫療政策建議。《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是《刺針》成立200多年來,首個由華人專家學者牽頭的癌症委員會報告,聯同日本、韓國、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共51位肝癌專家共同制訂。

肝癌五年相對存活率不足30% 逾半發現已中晚期

肝癌分別是全球和香港第六及第五大常見癌症,而致命程度同列第三。雖然現時肝癌的發病率只有肺癌的約五分之一,但兩者都是「沉默殺手」。由於肝臟和肺部本身沒有痛覺神經,加上早期的癌症症狀不明顯,診斷相對困難,導致過半病人在發現患病時已屆癌症的中晚期,影響治癒率,兩種癌症的5年相對存活率不足30%。

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表示,肝癌與肺癌被視為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因為患者多於晚期才確診。針對此兩類癌症推行全民早期癌症篩查已是刻不容緩,有助挽救更多生命。

陳林教授指出,具體的臨床肝癌風險管理上,需要因應地區差異而調整策略。(中大提供圖片國

可透過肝炎疫苗減少飲酒預防 但臨床管理需因應地區差異

肝癌的主要成因包括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長期過量飲酒、以及代謝相關脂肪肝性肝病(MASLD)。報告揭示,全球肝癌的成因分布出現改變,因為長期過量飲酒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而患肝癌的比例上升,乙肝和丙肝的相關比例則稍為下降。

報告第一作者兼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表示,肝癌雖然致命,但他們的報告發現,全球有60%的肝癌個案是可以透過控制風險因素而預防的,包括加強肝炎疫苗接種、減少酒精攝取及管理肥胖等代謝因素。不過,在具體的臨床管理上,需要因應地區差異而調整策略。

黃煒燊教授表示,肝癌大多數與慢性肝病有關。而改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慢性肝病,包括減少酒精攝取、均衡飲食和保持適量運動。(中大提供圖片國

中國肝癌病例佔全球4成 6成患者因乙肝引致

陳林指出,中國的肝癌病例數目佔全球整體的4成,當中6成患者是由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致。因此,加強肝炎疫苗接種、抗病毒治療及高危群組篩查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相反,西方以代謝病相關脂肪性肝炎為主因,解決肥胖問題才是首要。」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稱,肝癌大多數與慢性肝病有關。接種肝炎疫苗可有助避免病毒感染,而改善生活習慣亦有助預防慢性肝病,包括減少酒精攝取及控制體重,均衡飲食和保持適量運動亦有助改善肝功能。

報告指出,倘若能夠積極推動全球肝癌預防措施,每年新發病例可減少2%至5%,預計在2050年最多減少1,700萬個肝癌新症及1,500萬個相關死亡個案。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