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加薪無望,又要存到2,438萬元退休金,上班族不免心生焦慮,甚至想「先放棄人生」,但股市名師提醒,越晚開始存錢,月存金額壓力將大幅增加,建議現在可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台股ETF分散風險、累積資產,根據歷史統計,如果每月投入2萬元,連續定期定額投資三年,包括0050在內,有4檔台股ETF的本利和已超過本金,最高72萬元變近90萬元,多賺約18萬元。

近年來生活成本節節攀升,物價與房價雙重壓力下,上班族對未來的焦慮也水漲船高,有求職網站調查指出,超過八成上班族憂心下半年加薪無望,其中有逾五成直呼「月底吃土」,甚至得靠刷卡、借貸過日子。更令人心驚的是,受訪者心中理想的退休金平均高達2,438萬元。
但夢想與現實差距有多大?若 30 歲上班族希望在 35 年後累積到 2,438 萬元退休金,必須每月固定存入26,682 元;若25歲開始存錢,想在40年後達到約2,348萬元的目標,則每月需投入19,865元。換句話說,晚十年才開始存,每月壓力就會明顯加重。
「存錢要趁早」早已是不變法則,而台股ETF也成為許多上班族定期定額投資的首選,根據統計,今年以來,若每月投入2萬元,連續定期定額投資三年,國泰台灣科技龍頭(00881)、元大台灣50(0050)以及被稱為小0050的「006208」等約10檔台股ETF,獲利加本金,早就超過成本72萬元。
其中,以國泰台灣科技龍頭(00881)最為突出,三年投資成本72萬元,本利和已逼近90萬元,累積報酬率最高,顯示長期定期定額投資ETF,不僅可累積資產,也可有效降低一次性投入風險,對於不同族群的投資策略,2位專家也給出建議、加碼訊號。
「2族群」定期定額方式大不同 黃文清:但3類ETF是主流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年輕族群可以承擔較高風險,選擇波動性較大、成長潛力高的台股ETF,主動式 ETF也在內,尤其是含有AI、半導體、軍工題材成分股及中小型股的ETF,他也不忘提醒,長期投資仍應以定期定額為主,遇到市場大幅波動時,如今年四月指數一度跌破萬二,這種就可視為低點加碼的機會。
已退休或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人,則可選擇低波動、高股息或債券型 ETF,「長期持有公債或高股息ETF,不僅可享穩定收益,也能將股息作為每月零用金或生活費補充」,不同 ETF 配息時間不同,投資人可依個人需求搭配使用,形成穩定現金流。
蔡明翰:市值型ETF優於高股息、債券型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補充,年輕族群提早開始投資對退休規劃影響巨大。例如,若目標退休金為千萬元,早一點開始存,每月只需投入較少金額,即可在65 歲前累積足夠資產;相反晚開始,月存金額壓力將大幅增加。他強調,ETF相較個股更適合長期退休規劃,因為多數人無法長時間研究個股,單壓一家公司風險過高。
「長期而言,市值型ETF優於高股息、債券型。」蔡明翰指出,市值型ETF當中,科技型ETF適合長線布局,債券型ETF或高股息ETF則適合作為穩健收益的搭配,至於有些人愛海外ETF,但擔心匯率風險,他認為,長期投資不必過度在意,因為匯率波動在所難免,但在長期投資中影響相對有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