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出近兩年,勞福局至今收到190宗懷疑僱主聘用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投訴。勞工處今日(29日)宣布對尚苑宴會廳有限公司經營的尚苑中菜廳施加行政制裁,禁其申請輸入外勞兩年。
勞顧會勞方委員、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表示,工會去年底至今收到數百宗有關投訴,至今才出現首宗確認個案,屬「遲來的裁決」,由於工友投訴前需冒着被秋後算帳或解僱的決心,相信數百宗投訴僅佔冰山一角,更有大量工友對處罰感到不滿,「我哋頭先係咁收到工友電話,話搞錯罰得咁輕咋?」
她認為投訴機制的成效有限,建議當局應盡快檢討計劃,精準輸入外勞,例如考慮到失業率、行業需求、婦女就業率等變化,再定時檢討各行業輸入外勞的數量。
尚苑宴會廳有限公司聘用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勞工處今日施加行政制裁,禁其申請輸入外勞兩年,並重申優化計劃訂明,僱主如違反勞工或入境法例、優化計劃或標準僱傭合約的規定,將被行政制裁,包括撤銷僱主已獲得的輸入勞工批准,以及拒絕處理僱主隨後提交的申請。
數百宗投訴至今僅一宗獲接納 工會︰遲來的裁決
勞顧會勞方委員、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表示,工會去年底至今收到數百宗投訴,部份不被勞工處接納,對於直至今日才出現首宗確認個案,形容為「遲來的裁決」。她解釋,由於勞工處規定投訴實名制,工友投訴前須鼓起極大的勇氣,冒着被秋後算帳或解僱的決心,因此相信數百宗投訴僅佔冰山一角。
餐飲業低迷難搵工 僱員受無良對待不敢辭職及投訴
譚金蓮舉例指,有餐廳本地員工本來月入約1.4萬元,惟僱主輸入外勞後,由全職變成散工,每周僅得一至兩日工作,收入劇減約十分一,惟目前香港經濟不景,餐飲業掀起結業潮,轉工不容易,即使受到僱主無良對待,他們也不敢辭職及向勞工處投訴,「呢啲問題勞工處好難睇到,數據上係唔會睇到。」
至於勞工處的懲處是否需要加辣,譚金蓮直言該餐飲公司只需「換殼」,便可重新申請輸入外勞,她又提到大量工友剛剛得知消息後,對處罰感到不滿。「我哋頭先係咁收到工友電話,話搞錯罰得咁輕咋?」
籲設立精準輸入外勞機制 定時考慮失業率及需求量等調整
不過譚金蓮認為,目前問題在於工友投訴困難重重,勞工處抽查成效不彰,即使加重罰則,阻嚇力依然有限。「捉到先有得罰,投訴已困難重重,計劃行咗兩年批咗9萬人,幾百個Case(個案)先得一個出嚟,成效非常有限。」
譚金蓮建議,當局應盡快修補計劃的漏洞,設立精準輸入外勞的機制,例如考慮到失業率、行業需求、婦女就業率等變化,再定時檢討各行業輸入外勞的數量,以平衡商界及本地員工的需求。
預製菜擠壓僱員生存空間 不調整外勞計劃將更多人失業
譚金蓮又指,不少餐廳已採用機器人煮菜或轉用預製菜,業界人手需求量下降,惟外勞相對本地員工更「聽話」,僱主傾向優先輸入外勞,提醒當局若不再調整計劃,只會愈來愈多本地員工無奈失業。
因此譚金蓮對於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發表支持停止輸入外勞的言論感到敬佩,「黃家和能夠講到一次已經真漢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