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7月褐皮書釋出矛盾訊號,一方面美國經濟活動升溫,另一方面企業憂心進口關稅推升物價,經濟展望偏向中立至輕微悲觀,但股市高估值、通膨威脅及企業獲利受成本侵蝕三重夾擊,美股卻屢創新高,短期關稅與通膨壓力仍是「夏季風險」,但基本面與企業韌性支撐多頭格局。法人建議,市場雖風險交織,可透過三層防護策略可鎖定長期報酬機會。
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指出,根據JP Morgan 1988年至2024年資料,即使在標普500高點買入,一年後平均報酬仍達13.4%,與隨機時點買入的12.4%差異不大,進場時機不如持續參與市場是投資勝出的關鍵。關稅雖短期造成波動,但市場適應力超乎預期,美股對部分國家關稅反應有限。摩根士丹利與中金公司預估,關稅影響物價壓力將集中在第四季,2026年企業獲利有望重回雙位數增長。
蘇皓毅建議,在這波不確定中的確定行情,可採三層防護策略,一是向下扣款機制,利用市場回檔定期加碼,分散時機風險;二是多元配置,結合美國及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資產,抓住區域性成長機會;三是股債並進,善用高殖利率環境布局固定收益,為退休現金流提前規劃。
台新全球龍頭成長主動式ETF基金(00986A)經理人蘇聖峰認為,在對等關稅調整後,美國經濟數據穩健,市場逐漸忽略短期政策雜音並回歸基本面,科技七巨頭持續繳出亮眼財報,加上降息環境可望於第四季啟動,資金面支持美股續攻。大型龍頭股憑藉規模、創新及財務優勢,有機會在關稅戰後新格局中勝出,長期投資價值依舊突出。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馬修.席歐帕指出,AI正進入指數級增長階段,「AI代理」等新應用未來將滲透各行各業,帶動科技長期需求。雖硬體、半導體受關稅與供應鏈重組影響較大,但AI基礎設施、雲端運算、網路服務等領域具韌性;富蘭克林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陶德.布萊頓補充,股市表現集中度改善,領導企業具調整能力,能在不確定政策環境中維持獲利。(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