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有不到兩個月,全新款iPhone就要發佈了。每到iPhone發佈的季節,都有很多朋友糾結今年要不要換新手機。因為,新的iPhone普通版都要7000元(港幣,下同),Pro版本更是接近上萬元,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是否真正有必要換,需要好好考慮清楚。
下面,結合網絡爆料與實測數據,從技術角度客觀分析不換機的核心原因,助你省下大幾千元。
一、性能與配置:階級分化嚴重
1. 晶片代差明顯
標準版繼續沿用A18晶片,而Pro系列獨佔A19 Pro晶片。
我買的明明是一款新手機,但是你給我舊晶片是什麼意思,雖然現在已經存在性能過剩,但新款手機搭載舊晶片還是讓人膈應。
2. 高刷體驗閹割
全系標配120Hz LTPO屏幕,但標準版砍掉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實測顯示,刷網頁時滿血120Hz,但看視頻或靜態畫面時無法自動降頻,導致續航縮水27%,而Android千元機已普及動態調節技術。
3. 散熱設計妥協
標準版僅配備單層石墨散熱片,無論是玩遊戲還是長時間拍視頻都會產生過熱的情況,反觀國產Android手機,在散熱方面的創新已經比蘋果強出太多了。
二、續航與充電:技術停滯
1. 續航焦慮加劇
今年開始,國產手機電池技術突飛猛進,已經朝着7000毫安時往上走了,並且還做到了兼容輕薄和重量。iPhone標準版電池容量僅微增至3300mAh,Pro Max雖配備5500mAh電池,一天重度使用恐怕要充兩三次電才夠用。
2. 無線充電瓶頸
全系支援25W無線充電,但需搭配MagSafe外接電池才能緩解續航壓力,不僅充的慢,官方的外接充電寶還很貴,續航真的是大問題。
三、影像系統:刀法精準
1. 標準版主攝原地踏步
後置主攝仍為1200萬像素(傳感器尺寸未升級),僅前置攝像頭提升至2400萬像素。Pro系列雖升級至4800萬像素三攝,但潛望長焦、可變光圈等核心技術僅限高端機型,標準版用戶無法體驗。
2. 算法依賴過重
Air版單攝系統依賴裁切實現2倍光學變焦,夜景噪點比Pro系列高30%,而Android陣營如小米16 Pro已採用兩億像素潛望長焦,徠卡等調色更貼合大眾審美。
3. 視頻拍攝限制
Pro系列雖支援8K錄製,但實際使用中受限於散熱和存儲速度,且8K素材佔用空間高,加錢上1TB更是沒必要,普通用戶實用性極低。
相關閲讀:iPhone 17標準版要用上120Hz LTPO螢幕?Pro Max版攝影效能大提升(點擊鏈結看全文)
四、設計與實用性:取捨失衡
1. 輕薄代價高昂
Air版以5.5mm厚度刷新紀錄,但犧牲了電池容量(僅2800mAh)、雙揚聲器和實體SIM卡槽。單揚聲器外放音質立體感驟降。
2. 材質與耐用性
標準版沿用鋁合金中框,質感與抗摔性遜於Pro系列的鈦金屬材質。Air版雖採用鈦金屬,但單攝模組突出易磨損,用戶實測反饋「鏡頭邊緣易刮花」。
3. 動態島設計爭議
ProMax的動態島雖縮小至1.15mm,但挖孔區域仍佔據屏幕空間,且iOS 18未針對挖孔優化多任務分屏,實用性受限。
五、價格與競品:性價比劣勢
1. 標準版升級誠意不足
起售價6899元(256GB),但核心配置(A18晶片、8GB Ram)與iPhone 16 Pro持平,僅屏幕尺寸增大至6.3英寸。
2. Pro系列溢價過高
Pro Max起售價10199元,這個價格甚至可以買個國產旗艦+中端機。
3. 二手市場衝擊
iPhone 16 Pro近期降價至8599元(256GB),其A18 Pro晶片+12GB Ram+三攝系統,綜合性能優於iPhone 17標準版,性價比凸顯。
六、生態與體驗:封閉性弊端
1. eSIM適配難題
Air版全球僅支援eSIM,中國三大運營商尚未全面開放。
2. iOS 18體驗倒退
新系統相冊應用被用戶吐槽「反人類設計」,分類混亂、操作繁瑣,且遊戲模式觸發不穩定,而且國行AI功能相較國產不完善。
3. 本地化服務缺失
在中國,蘋果支付、公交卡支持城市有限,而華為、小米已覆蓋全國300+城市,並支持門禁卡模擬、車鑰匙等功能,實用性更強。
4. 信號短板未解決
自研C1基帶雖支援5G,但毫米波頻段被砍,複雜環境下信號穩定性仍遜於高通基帶。
5. 影音娛樂短板
Air版單揚聲器音質單薄,Pro系列立體聲場寬度僅為小米16 Pro的70%。且iOS對高碼率視頻解碼支援有限,需額外安裝第三方播放器。
延伸閲讀:iOS 26升級Wallet功能 數位ID驗證採端對端加密 僅限美國用戶?(點擊鏈結看全文)
七、長期使用成本:隱性支出
1. 維修費用高昂
標準版屏幕,後蓋維修費用遠超Android旗艦,且電池健康度下降至80%後,官方更換費用在549元至779元之間,第三方維修風險高。
配件依賴度高,MagSafe充電器價格299元,快充頭149元,而Android陣營支援65WPD協議的充電器普遍在100元以內,且兼容多設備。
2. 存儲擴容陷阱
標準版256GB起售,512GB版本加價1700元,而小米16 Pro 1TB版本僅加價800元。
八、理性選擇的核心邏輯
對於普通用戶,現有iPhone 15/16仍能流暢使用2-3年;對於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Android旗艦或許是更實惠的選擇。省下的數千元,既能投入到更實用的設備升級,也能用於提升生活品質。當然了,iPhone 17系列也有不少亮點,只考慮蘋果的朋友可以期待我們下期盤點。
延伸閲讀:iPhone 17系列終極爆料整理:A19晶片+8K拍攝+全系高刷值得等嗎?(點擊鏈結看全文)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