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只是存錢那麼簡單,香港經驗揭示理財三關鍵為增長、現金流與抗通膨。全球人口高齡化與壽命延長趨勢,退休理財已成為每個人不可迴避的課題。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總監暨香港地區執行總監陳宇昕表示,香港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實施以來,已累積25年經驗,建立起多層次的退休金架構,逐步發展出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多元理財工具,期讓退休族資產增長、退休後有現金流、甚至可以抗通膨。
陳宇昕指出,港人是全球長壽地區,長壽雖是福音,但也拉長了退休財務規劃的時間軸。延後退休者因尚有工作收入,可承受較高波動風險,建議資產配置著重於成長型商品;反之,提早退休者需更注重現金流穩定性,宜選擇收益型或抗通膨資產。
因應長壽風險以及退休需求美國市場已發展出成熟的退休產品組合,包括目標日期基金、收益型工具與個人化資產配置。對比之下,亞洲市場則須更多依賴個人主動準備。陳宇昕表示,退休投資已逐步導入具現金流與抗通膨特性的資產,如REITs、基礎建設與通膨連結債券等。其中,REITs因具有穩定配息與實體資產支撐,在香港逐漸受到退休族群青睞。
2017年起香港強積金推出「預設投資策略(DIS)」,為未主動選擇基金的成員設計年齡調整型資產配置,50歲前以60%股票為主,50歲後則逐步降低股票比率至20%,兼顧增長與穩健。此外2019年起實施的可抵稅自願性扣款制度,也就是多提撥的退休準備的部分可以不必繳交所得稅,鼓勵民眾額外提撥退休金,但每年最多可享港幣6萬元稅負優惠。
有別於傳統認知「退休即提領資產」,陳宇昕說,香港強積金制度允許在65歲退休後可選擇提取資金,也可以繼續保留資金於強積金內,因此,許多退休者因熟悉基金平台及管理機制,選擇繼續留在強積金體系,實現退休後的穩健收益與流動性兼備;此外,強積金制度也正積極增加退休後產品選項,讓退休族可透過強積金可以達到平衡現金流、收益和抗通膨的需求。
全球各國都面對長壽風險與市場波動,理財專家認為,由於沒有單一資產能同時滿足增長、現金流與抗通膨三重目標。唯有透過靈活的多元資產配置,並依年齡與生活需求動態調整,才能打造真正耐震抗老的退休理財藍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