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廣東省佛山市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本港今年累計錄得5宗輸入個案。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在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中表示,政府與大學合作監察白紋伊蚊,至今年7月未見白紋伊蚊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反映病毒尚未「落地生根」。不過,如果周邊地區持續出現個案,香港持續錄得輸入個案,一旦本地社區防蚊控蚊做得不足,就有機會出現局部本地傳播。
在病毒檢測方面,林文健指以目前政府公共衞生化驗所的檢測能力,一天可測試數以百計的樣本,最快4小時有結果,有信心即使疫情嚴峻仍可應付。
若本港防蚊控蚊未做好 或現局部本地傳播
林文健表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基孔肯雅熱目前已在超過119個國家或地區已有本土傳播,單計今年已擴散至16個國家或地區,影響逾24萬人。他說很多港人熱門旅遊地點都有出現本地傳播,本港錄得的輸入個案來源亦不只內地,包括孟加拉等,故有輸入風險。
若周邊地區繼續有個案出現,而感染病毒的旅客來港的話,香港或會持續錄得輸入個案,並有可能會增加。林文健說當輸入風險愈高,本港防蚊、控蚊措施未能做好時,便不排除出現局部本地傳播。
與大學攜手病毒監察 料基孔肯雅熱尚未落地生根
由蚊隻傳播的疾病除基孔肯雅熱外,亦有登革熱等。林文健引述科學數據指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速度較登革熱快四倍,基孔肯雅熱在蚊媒身上的潛伏期亦較登革熱短,在蚊媒數量上複製得更快,更容易傳播予更多的人。
政府過往3年與大學在白紋伊蚊身上做病毒監察,今年直至7月為止,未見有數據顯示白紋伊蚊身上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表示病毒仍未在本地落地生根。
建議有懷疑病例時轉介至公院治理
在預防措施方面,林文健說,當局現時在包括機埸在內的所有口岸均有進行健康篩檢,若發現體溫異常,或有人主動尋求幫助時,會作旅遊史及接觸史等進一步調查。當局已建議立機制,若有懷疑病例時會轉介相關人士到公立醫院進行治理,形容把關方面嚴格。
不過,他指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可長達12日,患者或在過關時未出現發燒等病徵,事後才病發,故單靠關口上的把關不足夠,認為在針對旅客的宣傳及教育方面仍需多下功夫,讓他們入境後繼續留意身體狀況。
核酸檢測約4小時有結果
政府已通知全港醫生留意病人是否符合懷疑個案的定義,包括其旅遊史,以及病徵上是否有相似地方,有否發燒、出疹及關節痛等。若符合以上條件的話,可透過網上或其他渠道呈報懷疑個案。如病人要進行進一步檢查,可聯絡衞生署幫忙。他指,現時從核酸檢測的技術上,四小時左右便可有結果,視乎樣本送到衞生署的時間,病人在一日內亦可知結果。他補充說,如樣本送到衞生署的時間較遲,最遲於竪日中午前便會知結果。
林文健指,目前政府公共衞生化驗所的檢測能力,一天可測試數以百計的樣本。當局又與醫管局合作提升試劑儲存量,讓其有足夠儲備,並在公外醫院引入相關測試。在私營界別方面,當局亦已聯絡不同的服務提供者,「所以係幾重嘅合作下,我地相信如果係個疫情嚟到,如果係好嚴峻嘅時期呢,應該都可以應付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