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台灣加徵20%「暫時性」關稅7日生效,為協助受到影響的海外僑台商投資布局,僑務委員會今(12)日召開記者會,由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偕同海外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林寶惜,親上火線公布因應方案,盼藉此支持海外台商企業強化經營彈性、拓展市場,攜手迎戰全球貿易新局。
徐佳青指出,僑委會近期在歐洲、北美、亞洲及大洋洲召開座談會,台商普遍反映在關稅變動下需要更多資金與人才支援,因此與海外信保基金合作啟動專案,提供融資便利,協助台商因應變局。她提到,僑委會秉持「救急不救窮」原則,過去在新冠肺炎疫情、天災與社會動盪等情況時,都曾啟動專案支援,並累積許多成功案例。
面對美國關稅,徐佳青勉勵僑台商找到定位,並對歐盟、北美及亞太等不同市場制訂不同策略,相信憑藉靈活與堅毅精神,能在最短時間站穩腳步,取得市場開發先機。她也提醒,洗產地是北美與歐盟最為關切的問題,企業應審慎避免觸及此風險,以免造成個別損失,甚至影響國家產業轉型的步調,唯有憑藉專業創新與研發升級,才能在全球關稅新局,把挑戰轉化為產業升級、茁壯契機。
紓困專案9月中旬啟動 申請人限制這身分
徐佳青預告,此次紓困專案預計於9月中旬啟動,盼為僑台商在融資方面提供即時解方。值得注意的是,海外信保基金為專門提供貸款信用保證支援僑台商,若為國內企業要赴美國投資,應依規模與性質,向相關銀行機構申請,或國內其他信用保證基金的融資保證。

有關此次專案,林寶惜說明,首先著重將全球同一經濟利害關係人授信額度上限,額度從200萬美元調升為300萬美元,單一客戶授信額度則維持200萬美元,且同一經濟利害關係人,不再限於新南向或非洲國家,讓僑台商在全球資金運用上更具彈性。其次,針對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的僑台商,近3年具輸美實績營收衰退10%的僑台商企業,均可申請最高30萬美元的貸款保證專案,貸款期間3年,可展延1次,最長可達6年,申請期限至明年9月底。
前述專案為減輕海外中小企業負擔,僑委會也將補貼最長3年的保證手續費,以及半年的部分利息,利息補貼則依中華郵政兩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為基準,協助業者降低融資成本。林寶惜強調,此次專案延續過往海外信保基金在各類天災、動亂,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的專案經驗,目標是協助符合條件的僑台商穩定營運、順利度過關稅衝擊。
海外台商:紓困專案是場「及時雨」
甫接任第33屆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新加坡的專業會計師陳舒琴回顧,亞總理監事聯席7月會議時,徐佳青聽完產業意見及對策,即提出透過海外信保基金成立紓困專案的構想。她說,紓困專案對海外台商而言,是場「及時雨」,不僅在資金調度上提供有力後盾,更讓台商在全球產業鏈重組的關鍵時刻,感受來自台灣「娘家」的支持,解決現金流壓力。
「這不只是紓困,是一場實質的救援行動。」中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張崇斌則說,中南美洲多國深受美國政治與經貿政策影響,如巴西因政治干涉遭加徵關稅至50%,哥倫比亞因拒收遣返非法移民也被加徵25%,墨西哥因簽署美墨加協定(USMCA)相對受影響較小,但整體區域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他肯定政府迅速且周延的規劃,體現對僑台商的重視,並呼籲僑台商積極善用這項專案,不僅能短期紓困,更是拓展新市場、提升競爭力的契機。
更多風傳媒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