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委會公布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截至今年6月底,在過去一年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較前一季微升0.1年。房委會解釋,上升主要是由於超過95%在今年第二季獲編配的一般申請者被安排入住翻新單位,而這些單位大多位於市區及擴展市區,因此入住的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長。
截至2025年6月底,約有115,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86,1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與最高位的156,400宗及143,700宗比較,一般公屋申請及非長者一人申請的數目分別下降26%及40%。
截至2025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或一般申請者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為5.4年,較前一季微升0.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2年至3.5年。
今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共有約3,000宗,包括約90宗及約20宗分別獲安排入住屯門業旺邨和深水埗白田邨的新公屋單位;其餘約2,900宗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當中長者一人申請佔約410宗。在同一季度,獲編配入住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360宗。
公屋聯會:料受精進建築停牌影響 部份公屋工程延誤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平台Facebook解釋,2,900個都是位於市區的回收公屋,「相信大家現在都很明白,每每消化市區的申請時,輪候時間便會上升,因為等市區公屋,會比新界的時間長大約兩年」。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指,除上述原因,平均輪候時間微升主要由於早前精進建築被停牌,令該公司承建的公屋工程項目出現延誤,包括屯門第29區西項目(滿田邨)約1,000個單位,及東涌第100區項目(雋東邨)約5,200個單位,影響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
至於計及簡約公屋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截至6月底,由上一季的5.3年下降0.2年至5.1年。房屋局指,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輪候時間持續下跌,由上任前最高的6.1年,縮短了整整一年至5.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亦下降0.2年至3.1年。
局方指,2025年第二季,共有約4 900宗一般申請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或「簡約公屋」。當中,首個位於市區的牛頭角彩興路「簡約公屋」項目已於2025年6月30日開始分階段入伙,預計將進一步降低未來的綜合輪候時間。
當局又指,會繼續興建公屋,並積極推展餘下的「簡約公屋」項目,在2025年預計會共有9,500個「簡約公屋」單位陸續落成入伙,逐步邁向在2027至28年度前完成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目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