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西部飢餓情況惡化 「盛產海鮮卻滯銷」 居民被迫掘筍充飢

Date: Category:國際 Views:2 Comment:0


緬甸西部若開邦因持續衝突、戰時封鎖行動和國際援助減少等因素,捱餓和營養不良的情況急劇增加,人們甚至已到了挖掘竹筍果腹的地步。

來自若開邦妙烏鎮(Mrauk U)的水果小販覺溫興說:「又一天過去了,我不得不為明天繼續奮鬥。情況真的是一天比一天糟糕。」

2025年8月12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緬甸若開邦中部地區無法負擔基本糧食需求的家庭數量已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糧食計劃署正在努力為最脆弱的家庭提供支持,但由於資金短缺,4月份被迫停止了對全國超過100萬人的救生援助。 (X/ @WFP)

這名60歲的小販說,隨着物價上漲和收入下降,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這種嚴峻的情況迫使許多人四處挖掘植物補充糧食。

緬甸軍方2021年發動政變奪權,各地爆發反軍政府的武裝衝突。政府軍在若開邦與若開軍爆發激烈衝突,封鎖了整個地區,切斷對250萬居民基本需求的供給。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凍結人道主義資金,引發全球範圍的國際援助減少,導致國際非政府組織不得不縮減對緬甸各地的援助。若開邦遭受的影響相對嚴重,因為貧窮的若開邦長期依賴國際組織的援助。

基本糧食不足的家庭顯著增加

2025年8月12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緬甸若開邦中部地區無法負擔基本糧食需求的家庭數量已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糧食計劃署正在努力為最脆弱的家庭提供支持,但由於資金短缺,4月份被迫停止了對全國超過100萬人的救生援助。 (X/ @WFP)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上週警告,若開邦中部無法獲得基本糧食的家庭,從去年12月的33%增加到目前的57%。若開邦北部的情況可能更嚴峻,因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無法實地了解當地的情況。

妙烏鎮居民說,肥料短缺導致農作物減產,農產品價格高漲,買得起糧食的人愈來愈少。

臨海的若開邦以海鮮聞名,雖然現在市場上仍有海鮮出售,但鮮有人問津。

羅興亞人的根據地若開邦古稱「阿拉幹」,位於緬甸西南部,與孟加拉接壤。(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在若開邦邦納均村(Ponnagyun)經營公共電話亭的居民說:「我們村的人都在捱餓,很多人跑去挖竹筍吃。雖然竹筍可以食用,但營養價值不高。」

他說,他的社區去年只收到兩批援助物資。

法新社的報道稱,戰時封鎖嚴密到紙幣都無法流出若開邦,讓新鈔取代舊鈔流通,結果鈔票都在顧客和商販的口袋裏逐漸破損了。

妙烏鎮的64歲居民拉包敦說:「物價實在太高了,賣的人多,買的人少。我們每天都在為生存而掙扎。」

緬甸國旗。 (Photo by CKN/Getty Images)

49歲的拉艾因住家附近落下兩枚炸彈而逃到妙烏鎮尋求新生活。她開了一家小店,但因為戰時經濟環境惡劣,小店很快便倒閉了。

拉艾知道自己的困境遠未結束。她說:「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更加艱難。」

若開邦長期面對動亂的威脅。緬軍2017年暴力鎮壓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導致目前有超過100萬羅興亞人流落孟加拉的難民營。聯合國上個月說,過去18個月還有至少15萬人逃離若開邦到孟加拉求助。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