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動式 ETF 正式上路後,過去投資人僅需在傳統的共同基金與近年人氣超夯的被動式 ETF 間做抉擇,現在有了主動式 ETF,卻讓不少人陷入「到底該買哪一種?」的困境。知名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今 (18) 日提醒投資人,主動式 ETF 雖標榜結合基金與 ETF 的優點,但卻可能同時背負兩者的限制,建議瞭解不同商品的特性後再做配置。
「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點出,主動式 ETF 由經理人主動選股與調整組合,並可盤中即時交易,表面上兼具主動操作的靈活性與 ETF 便利,但有些限制也不可忽視。
張榮仁指出,主動式 ETF 仍應留意的五大問題:首先,雖可能創造超額報酬,但同樣存在績效落後大盤的風險;第二,主動式 ETF 管理費普遍高於被動式 ETF,再加上手續費與交易稅,整體成本可能高於在基金平台申購共同基金;第三,由於交易價格取決市場買賣,易出現折溢價風險,就是可能買貴;第四,每日揭露持股雖被視為透明度優勢,但也可能讓投資清單完整曝光,導致經理人策略被迫偏向流動性佳的大型股,間接削弱基金績效。
另有一點常被忽略,多數主動式 ETF 採強制配息,對於無現金流需求且稅率偏高的投資人,反而可能帶來額外稅負壓力。
張榮仁強調,從績效角度來看,主動式 ETF 仍屬新產品,成立時間普遍不長,缺乏完整的市場循環考驗,也沒有固定追蹤的指數可作為績效基準,投資人難以判斷未來表現,反觀許多傳統共同基金,許多歷史悠久的優質基金早已經過多次金融風暴與市場循環的驗證,其績效具備更高的參考價值。
張榮仁也提醒投資人,在面對市場新產品時,應先徹底了解特性,再審慎評估是否適合自身需求重視交易的即時性與透明度,無論主動或被動 ETF 都能提供這類優勢。但若投資目標放在長期穩健增值,經歷過市場長期波動考驗的優質主動式基金,仍然是核心資產配置更值得投入的標的。
更多鉅亨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