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股息ETF因月配熱潮吸金,但雙位數配息率也引發「配息真實性」疑慮。
隨著金管會新指引上路,市場將迎來一場高息檢驗。
訴求提供穩定現金流的「高股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向來深受存股族喜愛。尤其過去三年,在投信業者積極推動下,加上「月配型」ETF的推出,更讓市場資金趨之若鶩。而熱絡的市況也讓各檔基金力拚配發亮眼股息,根據證交所統計,目前21檔台股高股息ETF中,有4檔在2024年的年化配息率突破10%,其中復華富時高息低波更創下14.8%的年化配息率。
但這些動輒超過雙位數的高配息,也讓市場開始擔心,懷疑這些收益是否來自投資標的所創造的實際盈餘,或者只是業者透過資本利得與收益平準金堆砌出來的短期幻象?
檢驗真實獲利
高息基金恐現「校正回歸」
為落實金管會於2023年函示關於收益平準金的相關原則,投信投顧公會於今年7月4日發布《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經由公會與業者討論後重新公告執行細則,讓業者有所依循,避免市場出現配息失真的亂象。
隨著新規上路,究竟哪些以高息為訴求的ETF,過往配息的參考意義可能面臨「校正回歸」,想必才是投資人最關注的焦點。
以這份指引的逐項原則來看,「原則一」規定,ETF的「實際配息率」不能超過「參考配息率」。所謂「參考配息率」即指ETF所追蹤指數的「當期總報酬率」減去「當期價格報酬率」,相當於指數的真實股利率。
從指引所公布的違規態樣案例中可見,過去因為對「參考配息率」缺乏明確公式,留給業者各自表述的空間,因此衍生各基金標準不一的現象。部分業者以基金追蹤指數「過去三年」的最高指數息率作為參考,亦有業者以基金追蹤指數「成立以來」的最差收益率等作為參考配息率。
指引中進一步舉例說明:「若指數A在2024年第四季總報酬率為15%,價格報酬率為10%,二者差距為5%,亦即ETF的參考息率為5%。」換言之,對主管機關來說,假設某檔ETF為季配型,則參考配息率應為當月的指數總報酬率減去指數價格報酬率。
然而,此想法也引來業者異議。國泰永續高股息經理人游日傑指出,台股有除權息淡旺季,多數公司除息月分集中在6、7、8月,若以單月或單季數據作為「當期指數息率」,那麼,「淡季月分便可能出現參考息率為零的情況。」
富邦特選高股息經理人黃煜翔表示,若主管機關採最嚴格標準認定「當期」,在除息淡季可能出現參考息率偏低而無法動用平準金,倘若當時又遇上大額申購,就會變相傷害到投資人的權益。他認為,「不能因為要控管平準金的配發,就把當期的定義訂得過分嚴格,這樣有些矯枉過正。」
對此,投信投顧公會也在函令公布後隨即發放問卷徵求業者看法,多數投信業者皆認為,應採用「過去12個月」作為當期基準,「通常在看一檔標的報酬時,大部分會看過去一年,所以在算指數息率應該也要用過去十二個月去計算。」黃煜翔說。對上述意見,金管會目前仍在研議中,預料不久後即有定論。
若以業界普遍支持的「過去12個月指數息率」為基準來觀察,目前11檔月配型ETF中,僅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的過去12個月配息率高於指數當期息率。這代表此檔ETF的配息金額超過了指數實際產生的收益,而這些「多配」的資金源自哪些科目?對此,復華投信表示此檔ETF過去12個月配息來源主要以股息為主。然而實際檢視去年7月收益分配,其股利所得占比逾36%,另有逾52%來自資本利得,10.5%來自收益平準金。

新規定衝擊季配型
高息產品面臨調整壓力
接著,指引的「原則二」規定,只有當ETF在兩次配息期間「淨申購量增加到一定比例」時,才能動用收益平準金。此規定旨在恢復平準金「避免新資金稀釋原有股東股息」的初衷。
然而,指引中對於「一定比例」仍未明定。證期局對此解釋,比例的訂定屬業者內控機制範疇,各家在新產品送件時,仍會經主管機關審核。但本刊實際詢問多家投信業者,普遍表示,實務上多以10%為標準。若以此為檢視標準,今年7月11檔台股月配型ETF均未達到平準金的起用門檻。
那麼,下一步便是要檢視「原則三」所規定之收益分配優先順序。進一步來說,此規定要求業者在決定收益分配來源科目時,應優先配發股息、債息及資本利得,僅在達到收益平準金啟動條件時,才能使用平準金。
然而,過去部分業者「實際配發的股息或債息」相對於「可配發的股息或債息」比率較低,並在達到原先自己設定的收益平準金啟動標準後,便動用了收益平準金。因此,在此次指引中,主管機關進一步解釋,業者須依配息頻率估算優先科目的使用金額。以季配息為例,每科目須配發四分之一的資金,才可動用下一順位的資金。
從7月配息情形觀察,11檔月配型台股高股息ETF中,除了富蘭克林華美台灣ESG永續高息ETF,其餘各檔ETF收益分配來源幾乎全部來自股息所得。至於富蘭克林華美台灣ESG永續高息ETF,因其去年十月發行時已錯過除息旺季,另外自去年10月至今年7月基金首次配發股息前,台股大盤跌逾3%,資本利得有限,且七月受益人數暴增逾250%,便須動用平準金,最終形成「股利占27%,平準金占72%」的分配結構。
除了月配型ETF外,衝擊最明顯的莫過於配息率與配息金額較高的季配型ETF。若以新指引「原則一」檢視,台股六檔季配型高息ETF過去十二個月配息率均高於指數息率。其中以大華優利高填息三○超出約7%最為明顯。某業界人士透露,自己同樣是高股息ETF投資人,但已在本月初陸續獲利了結,因為他認為新制度上路後,現行配息率較高的季配型產品恐將面臨更大的調整壓力。
挑選ETF三準則
觀察組合、填息力與波動性
游日傑表示,過往業者配發股息時,作法各異,導致部分ETF配息水準常出現波動。此次公布的函令便是為了回歸收益平準金的初衷,「避免追求名目上過於誇大的高配息率,而犧牲穩定性。」他也建議投資人未來在選擇高股息商品時應著重三項關鍵指標:「投資組合的內涵」、「填息力與長期總報酬」,以及「股價的波動性」。
游日傑解釋,投資組合的內涵是指該檔ETF是否透過其投資配置,將資金投入「長期有資本增值潛力」的產業和公司。另外,填息力衡量的是ETF在配發股息後,其股價或淨值能否回復到除息前的水平。「雖然月配型商品因每月配發金額不多,較容易達成帳面上的填息,但投資人必須檢視『實際的填息』」。若股價長期下跌,即使因為每月配息金額很小而能「填息」,但長期下來總體價值卻不斷縮水,這樣的填息較不具實質意義。
黃煜翔則提醒,投資人應觀察高股息ETF過去股息分派和收益的分配來源。有些ETF配息率很高但主要配息來源是資本利得,然而,「特別是當前加權指數在相對高點,市場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資本利得的好光景,不見得能一路延續。」
更多今周刊文章
2025重陽敬老金最高領2萬!領取資格、領多少、何時領…全台重陽禮金發放資訊一次看「北市有加碼」
00878、0056、00919...簡單1指標進場,多賺50%!孫慶龍佛心公開「10檔高股息ETF」出現翻漲訊號
父親背債1200萬,清大電機碩士3年清債、35歲財富自由:「買下逢甲夜市整條街」法拍屋大叔給我的啟發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