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後街頭賣報人堅守崗位逾50年 馬克龍9月將授國家功績

Date: Category:國際 Views:1 Comment:0


進入數碼時代後,報紙等紙本讀物逐漸被淘汰。綜合外媒報道,有法國巴黎「最後一位街頭報販」之稱的阿克巴爾(Ali Akbar),在巴黎拉丁區(Quartier Latin)堅持以叫喊新聞標題方式賣報紙,每日穿梭於街道走賣,日均步行約15公里,已達逾半個世紀之久。這位年屆73歲的老人,將在9月由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授予國家功績勳章,以表彰他對這一夕陽產業的貢獻。

阿克巴爾是巴基斯坦移民,他於1973年來到巴黎,起初在餐廳打工,甚至露宿街頭,後來在聖日耳曼德佩區(Saint-Germain-des-Prés)轉行賣報。他表示:「我喜歡待在這裏,和這裏的人在一起。」

2025年8月4日,73歲的阿克巴爾(Ali Akbar)在法國巴黎拉丁區的露台上向人們兜售《世界報》(Le Monde)。他被譽為法國首都最後一位報販。(Reuters)

每週七天,阿克巴爾都會夾着一捆報紙走在街上,在咖啡館、書店和露台前停留,常客會叫出他的名字並打招呼。

這位報販表示:「我就是喜歡紙本的觸感,不喜歡平板電腦之類的東西。但我喜歡閱讀,不管什麼類型的書都喜歡。」

不過在賣報之前,阿克巴爾最初其實是向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和鄰近院校的學生售賣諷刺讀物《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

本周三的早上,阿克巴爾的第一位顧客是法國前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多年前,當馬克龍還是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的學生時,也曾向阿克巴爾購買報紙。

2025年8月4日,73歲的阿克巴爾(Ali Akbar)在法國巴黎拉丁區向人們兜售《世界報》(Le Monde),他被稱為法國首都最後一位報販。(Reuters)

事實上,他也意識到賣報紙在當下愈來愈困難:「我在8小時內賣出了約20份《世界報》(Le Monde)。現在一切都數碼化了。人們根本不買報紙了。」

賣報每天帶來約50歐羅(約454港元)收入,僅夠勉強在巴黎生活。儘管面臨這些挑戰,阿克巴爾仍打算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繼續賣報。阿克巴則表示,「我試着傳遞正能量,並營造出一種氣氛,我們稱之為生活的樂趣,我想讓大家開懷大笑。」

法國國家功績勳章(National Order of Merit)由戴高樂將軍於1963年12月3日設立,旨在獎勵對法蘭西民族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