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府2023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開放26個工種輸入外勞,當中包括餐飲業;該計劃將9月4日到期,業界對應否繼續輸入外勞產生分歧。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飲聯) 今日(23日)表示,飲食業失業率持續惡化,冀政府凍結外勞輸入措施,並將實地招聘監察措施擴展至更多工種,保障更多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餐廳結業潮湧現,本港5月至7月餐飲服務業失業率由6%升至6.4%。港府2023年9月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將於9月4日到期,餐飲業界對計劃態度不一。飲聯今日表示,近期飲食業結業情況未見緩和,飲食業勞動市場有一批待業的本地工人,建議當局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凍結高失業率行業,如飲食業的外地勞工輸入措施,令到行業勞工能回氣,保障更多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飲聯亦在聲明中指出,支持近日政府整頓飲食業僱主「假本地招聘、真輸入外勞」的政策漏洞, 特別是新規定要求僱主必須親身前往勞工處轄下的就業中心,進行為期長達四星期的實地本地招聘。飲聯建議將實地招聘監察措施擴展至更多工種,以全面堵塞漏洞。
對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日前表示,在本地釋出大量人力資源以及本地勞工優先招聘原則下,政府可考慮「暫緩」輸入外勞的新申請,以免影響本地勞工的飯碗。
自由黨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及多個飲食業界商會則有不同看法。張宇人早前表示,及早輸入外勞或可避免飲食業倒閉潮,更指有外勞分擔工作令打工仔「開心咗」;多個飲食業界商會,包括黃家和在內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則指,雖近期有食肆倒閉及暫停營業,但前線人手空缺仍存在,不應為失業率短期波動就貿然叫停有助行業持續運作的計劃,冀政府延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