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ETF市場7月雖出現資金降溫,但新掛牌ETF績效表現卻成為焦點。根據Cmoney統計,截至8月21日,今年來新上市ETF績效分化明顯,台股主動型ETF漲幅居前,被動型則表現兩極。
主動式ETF中,統一台股增長(00981A)自5月掛牌至今大漲 28.2%,野村台灣優選(00980A)與群益台灣強棒(00982A)也分別上漲27.2%、23.4%,展現主動選股策略優勢。被動式ETF則由聯邦台精彩50(009804)表現最佳,上漲 26.6%;美股題材如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與台新標普科技精選(009807)分別漲 15.7%、9.1%。不過,部分美債ETF表現疲弱,受利率環境壓抑,但大華優利美A債15(00984B)漲幅仍有6.1%,表現相對優。
資金面方面,碁石智庫指出,7月境內ETF單月淨流出186億元,拖累整體境內基金轉為淨流出81億元,為近年少見。不過,今年前七月仍累計淨流入超過 5,500億元,境內ETF規模達 6.7兆元,占基金總規模66%,長線優勢仍明顯。
募集方面,2025年前七月共成立36檔新基金,合計募集 999億元,規模還不到去年最大單一檔台股ETF逾1,752億元的六成,顯示投資人投資趨謹慎。不過,7月新掛牌的統一美國50 ETF、野村台灣增強50主動式ETF等多檔產品仍募得逾10億元,題材涵蓋美股、台股與債券,呈現多元化。
法人分析,新ETF績效差距擴大,反映投資人由「資金追捧」轉向「績效導向」。台股主動ETF短線衝出兩成以上報酬,證明績效仍能快速吸引資金;至於債券ETF,則需待降息循環啟動後,才有更大翻轉契機。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幫小孩存股台積電 如何省下贈與稅?專家曝關鍵一步不能少
7檔台灣Rubin封測鏈全解析!日月光、精測…金控投顧喊買6檔 「目標價曝光」 首選是它飆漲停
核三公投74%支持重啟 台電確定10月啟動6大安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