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兩年小巴和客車司機獲批輸入外勞,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天(30日)公布截至上月有716名外勞司機投入服務,形容駕駛經驗豐富,滿足乘客需求。被問到行內人手仍不足,會否增加配額或規定外勞司機月薪至少3萬元,防止低薪,陳美寶指會持續評估人手需求,適時檢討計劃,又說僱主都需負擔成本,希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716名外勞司機成功考牌 合格率優於本地司機
「A4聯盟」立法會議員林素蔚今日(30日)就運輸業輸入勞工質詢政府,關注計劃的實施情況。陳美寶指,運輸業1700個外勞配額,已全數批出,截至上月底,有716名輸入司機考取駕駛執照,當中包括422名公共小巴司機、167名本地客車司機和127名跨境巴士司機,三者考牌合格率為43%、43%、55%,形容優於本地司機。去年本地小巴與巴士司機的考試及格率,分別為15%和30%。
外勞司機意外率不超過10%
根據營辦商向警方報案的交通意外數字,去年1月至今年4月底的16個月內,分別共有1115宗交通意外涉及小巴,554宗涉及客車,當中111宗涉及輸入小巴司機及18宗涉及輸入客車司機,分別佔比低於10%和約3%,形容外勞司機駕駛經驗豐富,交通知識充足。
增加輸入外勞配額?陳美寶:持續檢討
林素蔚又稱,業界反映人手仍短缺,當局會否增加計劃配額,及推出第三輪申請。她補充,由僱員再培訓局、第三方培訓機構和小巴營辦商協辦,針對本地司機的「先聘請後培訓」計劃,有否培養人才的具體目標數字。
陳美寶表示,隨著行業內司機高齡化和旅客數字回穩,輸入司機不能解決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政府會持續評估人手需求,適時檢討計劃。至於「先聘請後培訓」計劃,陳美寶指首批學員已在今年4月上班,說明計劃行之有效,故合作會持續,「多管齊下推廣本地招聘」。
工聯會倡外勞司機月薪至少3萬 陳美寶:僱主都有成本
司機行業人手短缺,工聯會黃國認為與外勞司機人工低有關,指部分營辦商甚至向外勞司機開出2.2萬元的低薪,「會否考慮輸入外勞嘅工資中位數,係咪應以疫情前三萬蚊,作為合理標準?」
陳美寶表示,推出計劃時有和僱主協商及調查司機入息水平,固然外勞司機冀收入提升,但僱主都要負擔成本,強調希望推出措施令運輸行業生意的收入提升,維護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