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2010年至2025年的發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已走過十五年的歷程。其核心定位始終明確——「依託香港、服務香港」,目標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服務香港的「三中心一高地」建設。作為國家級的發展平台,前海的任務是在制度、產業及民生層面,為香港的發展提供實際支持及新的空間。
核心策略:制度銜接與專業互認
針對深港兩地在制度上的差異,前海的核心任務之一,便是率先推動規則銜接。其中,法律領域的進展尤為關鍵。前海率先落實「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允許在區內註冊的港資企業,可選擇以香港法律解決合約爭議,這為港商在內地營運提供了熟悉的法律環境和保障。
同時,前海擴大了對香港專業資格的認可範圍。目前,已有26類港澳專業人士(涵蓋建築、稅務、規劃等領域),只需經過備案或登記程序,即可在前海便利執業,為香港專業人士到內地發展提供直接渠道。
此外,前海與香港機構共同制定了多項跨境標準,例如中國首個國際醫院評審標準、首個深港互認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並引入香港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這些舉措旨在將香港的專業標準應用於內地市場,促進兩地行業融合。
發展實效:產業與民生融合
自2021年實施「擴區」後,前海的發展步伐加快。數據顯示,2024年,前海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8.8億元,是2021年擴區當年的1.7倍。在這些經濟數據的背後,是港人港企的廣泛參與。
為支持香港青年創業及創科企業發展,創新推出「1510」計畫,包括1元創新坊、5億元資金扶持、10萬㎡產業空間等舉措,截至2025年7月31日,在園團隊達535家,累計培育孵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家。在民生配套方面,區內已開辦9家國際學校,其中港籍學生人數達2,200名,佔比為40%,顯示出一個具備港式元素的生活社區正在形成。
在香港的支柱產業金融領域,前海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官方推出的「金融支持前海30條」政策中,超過九成已經落地,促成了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等多個首創性金融機構的設立。截至目前,前海自由貿易(FT)帳戶的跨境收支總額已達1.15萬億元,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提供了支持。
制度創新成果:優化營商與法律環境
前海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旨在打造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平台。其「前海模式」已連續四年蟬聯全國自貿區制度創新指數榜首。在一眾成果之中,與香港聯手優化法律服務環境的成效尤為顯著。目前,深港國際法務區已聚集了262家法律服務機構,成為內地法律服務資源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深圳國際仲裁院的業務量亦反映了其國際地位的提升,其2024年受理的案件爭議金額達1,423億元,位居全球前三,使深圳成為國際商事仲裁的重要選擇地之一。
在數字經濟領域,前海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進行了探索,建立了「深港資料跨境安全便捷通道」,並率先在醫療和學歷認證等領域,實現了特定數據在安全前提下的雙向跨境流動。
未來規劃:深化合作 提升功能定位
展望未來,前海的規劃將繼續圍繞「深港合作」這一主線。根據規劃,前海將進一步在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上尋求突破,並以企業研發中心為重點,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目標是建設成一個具備較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創新策源能力的高品質發展引擎,以期能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
發掘前海魅力 焦點活動預告
8月26日開始,前海將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大眾不妨前來參與,親身體驗前海作為深港合作前沿的發展活力與獨特魅力。當天,區內將有兩大重點項目登場,分別是於前海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舉行的「2025世界算力網大會」開幕式及主論壇,以及全國最大書城灣區之眼的內部試營運。緊接著在8月27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5號樓將舉行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的啟用儀式。此外,備受期待的前海冰雪世界預計在今年第田四季投入營運,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閉幕式亦計劃於年內在深圳前海舉行。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