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於2025新增工程學士精英課程,學生可於二年級自由選修一門工程專科,吸引優異學生入讀,當中包括應屆日本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狀元Aryan SOKHIYA。
本身是印度人的Aryan SOKHIYA,在香港經歷兒童及小學時期。他這次決定「回歸」本港及入讀港大工程學士精英課程,除了課程特點外,也有另外四大原因:曾在香港生活過;香港的學術聲譽卓越;他的日語水平不足以應付在日本學習,而港大則以英語授課;非常認同精英工程計劃的願景。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於2025新增工程學士精英課程,透過可於二年級自由選修一門工程專科的特點吸引不少本地和國際學生修讀。
日本IB狀元印度出生 跟父親來港生活 在本港讀小學
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狀元Aryan SOKHIYA在印度出世,後跟隨父親來港居住,在香港就讀小學,其後再轉到日本生活,在當地讀中學並應考IB課程,成為今年其中一位取得45分滿分狀元,「回歸」香港入讀港大工程學士精英課程。
Aryan說,在備考的兩年間中每天都會花上幾個小時學習,加上不斷加深對學科內容的理解,讓他在準備考試時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他亦提到自己起初對該選擇哪條學科路線感到非常困惑,但隨着逐漸理解工程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才確定在大學攻讀工程學的志向。
選擇來港原因:港大以英語授課 日語不足以應付在日本上課
被問及為何回港及入讀港大,他表示,因曾在香港生活過,並且香港的學術聲譽卓越。此外,他提到日本提供英語授課的工程類課程選擇有限,他也只能進行日常的日語交流,並不足以應付日本大學用日語專修的工程專業,因而促使他申請香港的院校。他還補充,通過線上與香港大學的幾位教授會面,非常認同他們對精英工程計劃的願景,以及該課程在一年級結束後,可靈活選擇主修,使他決定入讀港大。
對於未來方向,Aryan指從目前所處的階段來看,要預測四年後甚至一年後的職業方向都相當困難。「不知道我想進入哪個行業,我對許多工程領域都有興趣,但是我對哪個領域最熱衷,仍需探索。」因此在初期階段,他表示會重點探索那些能激發熱情的工程專業方向,及在此基礎上決定未來希望落腳的地理區域。
印尼華僑女生以英國高4科A star入讀
來自印尼的陳安(Tansi Lucy)表示,在8或9年級的物理專案中開啟了對工程學的興趣,並對親手設計和建造的過程着迷。她在英國高考(GCE A-Level)中,數學、經濟、物理和化學四科都取得A star成績(最高分數)。
陳安表示,在備試期間提前預習和做大量試卷,以掌握考試題型,她更會用錯題本記下常犯的錯誤,以免重犯。
她選擇香港大學主要是考慮到職業發展前景,認為港大提供多元探索機會,如實習計劃和本科生研究項目等。至於為何選擇工程學士精英課程,她指關鍵亦在於其靈活性。她認為這能讓她在選擇專業方向前,深入探索工程學的多個面向。
DSE最佳6科37分港生 為興趣選擇入讀工程
DSE中學文憑試最佳6科成績達37分的林以康(Max)表示,他在中四時已經確定對工程的興趣,因此選擇了這個課程。他相信透過這個課程,能在學習的同時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林以康說,他在DSE考試前的最後時刻才開始溫習。他認為上課時專心聽講,並在課後自行溫習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不需要依賴額外的補習。這樣做不僅能讓他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對考試有幫助。
3人認為香港工程業前景廣闊
對於香港工程業的看法,Aryan SOKHIYA認為香港未來的工程學發展前景廣闊,將成為創新和技術的中心。陳安提到雖然香港傳統上被視為商業和金融樞紐,但其工程技術與印度尼西亞等國相比更為成熟;而且由於香港與內地非常接近,那裡的工程是主要領域,能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供希望深入工程領域的學生。林以康亦指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作為國際港口,方便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
港大工程學院新增工程學士精英課程,和工學學士與人工智能理學碩士聯合課程。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本科課程教學) 謝堅文表示,經JUPAS大學聯招入讀的學生,最佳五科成績平均分36.8分,本地及非本地收生比例為51%比49%。
院方表示,截至8月20日,工程學院取錄413人;兩個新課程中的工學學士精英課程收生人數為39人,而工學學士與人工智能理學碩士聯合課程收生人數為24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