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台於周二(7月29日)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但被質疑無「超前部署」,令上班族狼狽不堪。天文台周四(7月31日)再次解畫,稱現時電腦預報模式及人工智能(AI)預報模式,對掌握強對流天氣及大雨發生的準確時間與地點仍有待改進。而「臨近預報系統」對預測這一類「本地發展」的暴雨上,在現今科技下仍有限制,需要在科研上投放更多的資源及努力。
▼7月29日 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黑雨」▼
+18
港島東雨量逾200毫米 稱會否有大雨取決於當時大氣條件
天文台周四於「天氣隨筆」發表題為《急劇發展的黑雨》的文章,稱在暴雨前一日的天氣會商中,曾對翌日有否大雨進行深入討論,雖然預料周二會受廣闊低壓槽影響、天氣不穩定,而大氣條件亦有利強對流的發展,但最終會否出現大雨,非常取決於屆時大氣低層的輻合區,以及高層輻散區的確實位置。
文中指出,周二早上與一道廣闊低壓槽相關的大驟雨,為本港多處地區帶來超過70毫米雨量(圖一),而港島東部、西貢區及南丫島的雨量更超過200毫米。當中南丫島、東區及南區,更曾錄得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
前一天電腦及AI預報模式 均預測強對流發展集中本港以南
不過,參考表現較穩定的電腦預報模式及人工智能預報模式,周一均預測翌日強對流發展主要集中在本港以南(圖二),而參考以往類似天氣形勢的個案,亦未顯示周二的降雨可達到大雨的水平。有鑑於降雨的大隨機性,預報員仍需根據實測天氣數據作出分析評估。
對流發展比電腦模式預測更接近香港 雷雨區迅速發展
而周二早上的雷達圖像顯示,對流發展比電腦預報模式的預測更為接近香港。在西南風提供充沛水汽及本地有強烈上升氣流的背景下,雷雨區在本港上空迅速發展(圖三)並持續影響該區,最終帶來了本年的第一個黑色暴雨。
黑雨|無「超前部署」惹打工仔不滿 政府發言人這樣解釋黑雨|仁安大廈電箱短路 近百戶恐3日後才復電 燒臘店無奈棄貨暴雨|渠務署錄8宗水浸出動應變隊 「龍吸水」清環翠停車場積水黑雨︱氣象專家:竹節草「尾巴」致暴雨 暴雨隨機性大難超前部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