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綠色和平與同路舍(ImpactHK)最新調查,全港近六成半(64.9%)無家者及居住於不適切居所人士從未使用過政府設立的臨時避暑中心。調查指出,主要原因包括地點不方便(53.7%)及不知道政府有開設避暑中心(38.1%)。他們促請政府在無家者和不適切居所的集中地,開放更多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作臨時避暑中心,延長開放時間,及改善中心私隱和保安措施,以應對極端酷熱天氣。
調查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在油尖旺、深水埗、觀塘、屯門、元朗、荃灣、葵青及灣仔八個地區,共訪問了97位市民,其中88.6%為無固定居所者或居於臨時宿舍及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人士。調查顯示,避暑中心的使用率偏低,綠色和平與同路舍認為有關數字反映現時設施在應對極端酷熱天氣方面未能發揮應有功能。
此外,有超過八成人(83.3%)認為政府在宣傳避暑中心方面做得不足,資訊未能有效傳遞至有需要的群體。綠色和平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長熱夏和熱夜,現時的避暑措施明顯未能滿足弱勢社群的基本需要。
現行設施分佈不均 約百間社區會堂僅約一成半作避暑用途
根據資料,香港目前共有109間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但僅有19間(佔17.4%)被用作臨時避暑中心,平均每區僅設一間。綠色和平與同路舍在分析社區收入與避暑中心分布後,發現油尖旺、深水埗、黃大仙、觀塘及荃灣等低收入地區的避暑中心設置不足,未能有效覆蓋高風險社群。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指出,臨時避暑中心自設立以來已逾27年,惟在選址、設施、開放時間及保安等方面仍存不少缺陷。他認為如政府繼續低估酷熱天氣對弱勢市民的健康威脅,將使避暑中心「淪為形式」,無法保障無家者與低收入人士的基本安全。
建議增設儲物櫃與獨立空間
同時,調查顯示避暑中心的整體滿意度僅得3分(滿分為5分),其中「私隱保障」評分最低,僅2.34分;「開放時間」與「職員態度」亦僅得2.77分。有受訪者反映,中心內缺乏隔板,無法提供基本私隱,甚至曾有失竊事件發生,令人卻步。
同路舍社區發展項目經理賀卓軒指,在酷熱天氣下,避暑中心是無家者的重要避難所,若中心環境欠佳,甚至有人曾遭失竊或受到不禮貌對待,將令更多人選擇留在街頭,增加他們中暑與熱衰竭的風險。
綠色和平與同路舍建議政府,應針對無家者及低收入人士聚居地區,增設臨時避暑中心,並提供可上鎖儲物櫃、獨立休息空間與更長開放時間。同時加強宣傳,讓市民了解避暑中心位置與開放安排,提升使用意欲。
綠色和平亦促請政府在更新《氣候行動藍圖》前,進行公開諮詢,收集各界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意見。綠色和平與同路舍強調,作為國際城市,香港有責任確保所有市民,特別是最脆弱的一群,在日益嚴峻的氣候環境下獲得基本保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