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多少才夠退休?理財專家曝「這階段」強迫儲蓄是關鍵

Date: Category:财经 Views:1 Comment:0


「退休金準備」成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專家建議從年輕時期就應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後可能還有三、四十年的生活需要財務支持。理財專家強調,退休金準備不僅要考量通膨風險,還需將長壽風險、重大疾病風險及詐騙風險一併納入考量。無論是採用傳統的「4%法則」或是分階段儲蓄策略,都應依個人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建立多元且穩健的理財計畫,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超前部署規劃存退休金。(圖/TVBS)
超前部署規劃存退休金。(圖/TVBS)

民眾張琨琳分享他的退休金規劃目標是兩千萬,他表示這個金額是根據自己期望的生活水準所設定的。張琨琳認為提早準備退休金很重要,可以透過購入不動產或進行存股等多元方式來規劃。他本身有進行投資,偏好採用「錢滾錢」的方式,並特別強調擁有流動性收入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在準備養老金時必須將通膨風險納入考量。其實,在退休理財方面,有一個被廣泛討論的「4%法則」,即每年提領投資資產的4%,理論上能夠支撐三十年的退休生活。然而,這個方法並非絕對可靠,因為必須根據通膨情況進行滾動調整。保經公司北十營業處執行處經理孫成翰強調,還需考量當時的通膨環境、政治風險、景氣循環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不能完全依賴4%法則,但有這樣的大方向是好的。

退休金需考慮通膨,4%提領法則非萬能。(TVBSBS)
退休金需考慮通膨,4%提領法則非萬能。(TVBSBS)

根據內政部的數據,2023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23歲,其中男性為76.94歲,女性為83.74歲。與聯合國公布的2020年全球平均壽命相比,台灣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水準7歲和9歲。這意味著退休後可能還會有三十至四十年的生活需要規劃,因此理財概念更應著重於所存的金錢能支撐多久,以及能產生哪些收入。

孫成翰建議將退休金準備分為不同階段: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為「積累期」,這個階段不需過度考量投資報酬率,而是要強迫自己每月提撥一定比例的收入。例如,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提撥收入的10%,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則提撥15%,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收入通常會逐漸提高。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則是「財富成長期」,此時已累積一些投資理財經驗,不會像年輕時那麼莽撞,這個階段多元投資變得非常重要。孫成翰強調,即使是二十多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也不應該認為退休還很遙遠,收入分析和儲蓄理財都需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累積。

年輕時期是累積退休金的黃金時期,但即使進入退休階段,也不代表就不必理財。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期限,才能讓財富保持穩健性。

更多 TVBS 報導
北漂族「存款當緊急預備金」!月花3萬僅夠基本開銷 放棄買房結婚
過度儲蓄恐是童年陰影!專家:理財也需心理和解
每月千元存退休金! 用TISA買0050省更多?
一天慘賠數十萬!韭菜如何靠投資還房貸?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