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針對婦女勞損的研究發現,全職家庭主婦和雙職女性每日總工時平均達11.8小時,家職婦女更是全天候投入無薪家庭勞動。研究指出,兩批婦女在身體與心理健康方面所受壓力相近,而全職家庭工作所引致的損傷及壓力程度更嚴重。機構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在制定勞工政策與保障措施時,應將家庭照顧者納入其中,包括提供勞損教育、伸展班等預防性措施。
社區組織「社築同夢社區發展服務」聯同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早前訪問160位年齡介乎25至57歲的全職家庭主婦,和兼顧職場及家務的雙習的婦女,了解她們在工時、工作姿勢、身體健康與心理壓力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婦女每日總工作時間平均達11.8小時,當中雙職婦女需分別花5.4小時與6.4小時處理家庭與職場工作;全職家庭婦女則全天候投入無薪家庭勞動。
家庭主婦臀部、大腿痛比例顯著高
研究顯示,兩組婦女在日常工作中普遍涉及大量勞動密集工序,包括長時間站立、搬運物品及在狹小空間工作。這些不良工作姿勢與環境,導致超過九成受訪者出現至少一處肌肉骨骼痛症,以肩膊、下背及頸椎最為常見。
家職婦女出現臀部與大腿痛症的比例顯著較高,雙職婦女則多在下背、手肘及前臂感到不適。近七成家職婦女認為,其痛症與家庭工作有關,而雙職婦女中亦有超過一半表示家庭勞動為其勞損原因之一。
7成婦女對做家務感壓力、滿意度偏低
儘管雙職婦女在外工作,但她們對家務的心理壓力與滿意度,與家職婦女並無顯著差異。約七成受訪者表示家務令其感到壓力,滿意度亦偏低,僅約半數表示對家務感到滿意。而在外出工作的壓力感則較低,僅54%雙職婦女表示有壓力,顯示相比之下,婦女對家務的負面感受更強。
運動及認知不足成惡性循環
研究指出,近七成受訪婦女甚少或從未進行中等強度運動,這可能與她們每日忙碌於超過11小時的工作有關。社築同夢表示,基層婦女對勞損認知普遍不足,經常直至痛症惡化才求醫,形成「積勞成疾」的惡性循環。
社築同夢社工林健龍表示,在機構針對勞損健康的服務經驗中,留意到不少街坊對勞損相關認知十分有限,不知道問題成因及解決方法,以至經常「積勞成疾」,直至痛到無法忍受才求醫。他認為,推動勞動者從源頭了解痛症成因、學習舒緩方法及建立運動習慣,是改善基層勞損健康問題的關鍵。
將家庭工作納入勞工保障討論
研究團隊強調,家庭工作應獲社會同等重視。發佈會上,兩位受訪者分享自身經歷。雙職婦女Lala表示,她視家庭工作為另一份全職工作,但長年累月的勞損問題令她苦不堪言,希望社會能肯定家庭勞動的價值。而家職婦女Ann更形容自己「每日工作24小時」,身體多處出現勞損,呼籲社會必須正視家庭工作者的付出。
社築同夢呼籲政府與社會各界,在制定勞工政策與保障措施時,應將家庭照顧者納入其中,包括提供勞損教育、伸展班等預防性措施,並建議將職業健康服務擴展至家職婦女,長遠則應考慮推動全民退休保障,確保所有勞動者,包括家庭工作者,都能獲得應有的保障與尊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