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回家吃自己!餐飲業薪資墊底全台 低薪高工時逼跑年輕人

Date: Category:财经 Views:1 Comment:0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餐飲業低薪缺工,早已是存在已久,而且似乎很難改變的結構性問題,再繼續缺工下去,餐廳一家一家關門,最後,大家真的只能「在家吃自己」,1111人力銀行調查揭露,68.3%餐飲業者苦喊缺工,外場與內場職缺最難補足,正職餐飲員工平均月薪僅34,830元,近9成薪資未達4萬元,低薪結構難吸引新血。(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餐飲業低薪缺工,早已是存在已久,而且似乎很難改變的結構性問題,再繼續缺工下去,餐廳一家一家關門,最後,大家真的只能「在家吃自己」,1111人力銀行調查揭露,68.3%餐飲業者苦喊缺工,外場與內場職缺最難補足,正職餐飲員工平均月薪僅34,830元,近9成薪資未達4萬元,低薪結構難吸引新血。(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最低工資調漲議題即將在9月下旬的審議會登場,勞資雙方都高度關注。對薪資長期偏低、人力需求龐大的餐飲服務業來說,這不僅僅是調薪的問題,而是「缺工」與「低薪」交疊之下的結構性困境。許多業者坦言,當前的經營環境可謂「內外交迫」:一方面人力荒壓力持續增加,不少品牌甚至不得不縮短營業時間來因應;另一方面,如果最低工資再次調升,恐將直接壓縮利潤,讓本已處在低毛利經營的餐飲產業雪上加霜。

七成業者苦喊缺工 內外場需求最吃緊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高達68.3%的餐飲業者直言目前正承受缺工壓力。即使持續開出大量職缺,仍難以招募到足夠、合適的人選。調查顯示,缺工最主要原因包括:年輕人就業意向改變(如偏好彈性工作、多份兼職)、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工時過長、假日必須輪班、薪資不具競爭力,以及體力要求高(例如需久站、搬重物),都讓這個產業對新世代吸引力不足。

其中最缺人的職務為餐廳外場與內場人員。外場需求占66%,主要負責帶位、點餐與顧客服務;內場人力需求也高達63%,包含廚房備料、料理及出餐。由於基層工作內容辛苦,加上薪資誘因不足,讓這些基層崗位始終求才若渴。

平均月薪34,830元 近9成不到4萬

薪資偏低問題,則是壓垮餐飲業人力的另一大主因。根據調查,餐飲業正職人員平均月薪僅34,830元,計時與工讀人員平均時薪為196.3元。整體而言,月薪超過4萬元的員工僅有11.5%,換句話說,近9成員工的月薪都不到4萬;甚至還有14%以上的員工月薪低於3萬元,反映出餐飲業低薪結構的嚴重性。

主計總處的官方統計也呼應這點:今年1至6月全台各行業經常性薪資最低的正是「住宿餐飲業」,平均僅35,001元;排名第二低的是「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用品維修等),平均36,573元。長期以來,餐飲業薪資水準便低於全體產業平均,調漲最低工資雖可改善部分勞工待遇,但業者普遍擔心成本壓力將再度加重。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指出:「薪資競爭力不足加上工時缺乏彈性,是造成餐飲業缺工的主因。基層工作多涉及搬運、久站與假日排班,在福利誘因有限的情況下,年輕人投入意願自然下滑。」

餐飲大集團徵才優勢大 品牌光環壓過小店

調查發現,超過7成(73.7%)業者認為,大型餐飲集團比個人品牌更容易徵到合適人才。原因主要是「品牌光環吸引人(80.8%)」、「資金雄厚(41.7%)」、「員工福利完善(27.6%)」以及「完整訓練制度(21.5%)」。這也說明為何許多自營品牌經營者,常感嘆「缺人比缺錢還辛苦」。

人才招募現況:補流失為主、展店次之

調查進一步指出,目前有51.4%業者正在招募新血,僅14.5%的人力已補齊。徵才最主要原因仍以「補足流失人力」占比最高(75.3%),其次是「例行性徵才」(29.6%)、「提前儲備人才」(16.4%),以及「展店擴點」(11.5%)。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餐飲業以工讀生常被認為是主力,但實際上這次調查顯示,正職徵才仍然是主軸,占比高達89.5%;工讀或計時人力雖然也有需求,但比例約為60.8%。

新世代觀念轉變 多份兼職取代正職

樂多多集團品牌經理徐家瑜觀察到,許多年輕人抱持「多兼幾個打工就能有與正職相當的收入」的想法,且還能避免行政工作、會議或業績壓力。他表示:「為了吸引有志於餐飲的年輕人,我們不斷創新,包括持續推出新品牌、規劃國際展店,甚至讓到職滿一年的員工享有海外旅遊機會,公司補助超過三分之二費用。」他透露,未來還會舉辦海外徵才說明會,讓優秀人才經過培訓後,能夠站上國際舞台,挑戰海外市場。

景氣保守 多數業者不敢談加薪

展望下半年,景氣不明朗也讓業者在薪資策略上趨於保守。調查指出,55.2%業者明言今年沒有加薪計畫,已有39%在今年上半年調薪,僅5.6%表示下半年將進一步加薪。曾仲葳提醒,政府若在推動最低工資調漲時,能同步倡議「獲利企業應帶頭加薪」,讓薪資落在基本工資與平均值之間的勞工也能受惠,才有機會真正改善低薪結構。

業者調整策略:縮短營業、靠自動化

面對人力荒,許多餐飲業者已展開調整。調查顯示,44%選擇增加計時工讀生、20%縮短或調整營業時間、20%聘用二度就業婦女、14.3%引進自動化點餐或送餐設備,另有14%聘用中高齡工作者。這些措施雖能部分緩解人力缺口,但並未能解決結構性問題。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則強調:「餐飲業長期陷於低薪、長工時與高流動的三大困境,加上最低工資調漲的政策壓力,缺工情況只會更加惡化。唯有政府與企業攜手改善體質,從人才培育、工時設計、內部升遷等方面著手,才能讓餐飲業走出惡性循環,邁向永續發展。」

這份《餐飲服務業缺工調查》由1111人力銀行設計,調查期間為2025年8月2日至8月19日,針對1111人力銀行會員中的餐飲服務業徵才企業進行立意抽樣,共回收有效樣本945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東京必去!「筋肉女子酒吧」超狂服務 辣妹扇巴掌+踢屁股
獨家/造山容易護山難!台積電洩密案逼司法保密防諜全面升級
終結窮忙人生!讓孩子比爸媽更有錢 下一代起跑點直接財務自由
蒸發1.8兆!台股上週大盤慘跌570點 剩生技孤軍撐全場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