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考慮對進口晶片課徵高額關稅,消息一出引發台灣市場高度關注。美國科技媒體《Wccftech》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計劃援引《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台灣晶片課徵高達20%的關稅,但可能僅限於「成熟製程」晶片,目的在於確保美國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
報道分析,若關稅政策落實,將對台積電、聯發科等供應商帶來巨大不確定性,一旦關稅稅率可能高達20%,對於科技市場來說,恐造成毀滅性打擊。
報道介紹,台灣長期以來是全球最大、最複雜的半導體供應鏈核心之一,晶片出口亦是台灣經濟命脈,而美國則是其主要市場之一。《Wccftech》指出,目前已與特朗普政府簽署新貿易協議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與歐盟,皆透過大規模對美投資、全面開放市場,換取15%的較低晶片關稅待遇。
但對台灣這類對美出口依賴度高的經濟體而言,接受同樣條件的貿易協議顯得極為困難。報道認為,若晶片關稅納入合同考量,台積電等企業將不得不重新協商長期合約與未來製程條款,「這不僅會帶來不確定性,而且額外成本可能會被轉嫁到消費產品上」。
儘管美國對晶片關稅的具體政策仍未明朗,但報道透露,美國政府或將僅針對成熟製程徵稅。「更重要的是,鑑於台積電近期在美國的廣泛投資,台灣顯然願意將其生產能力擴展到美國,這可能會使其在貿易談判中獲得優勢」,《Wccftech》分析道。
目前台灣半導體業者已展開因應,包括準備吸收額外成本。《Wccftech》引述業界觀察指出,即便20%的關稅真的落地,對整體半導體供應鏈的擾動程度「可能就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