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台關稅談判正值續談關鍵時期,台灣對美國能源採購出現新的進展。台媒《中央社》今(4)日報道,阿拉斯加州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表示,台灣計劃自該州採購6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成為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天然氣採購案,預計2030年開始出口。
阿拉斯加州北坡地區擁有大量閒置的天然氣田,鄧利維指出,此一天然氣管線計畫總投資高達440億美元,屆時天然氣將由北部運往南部進行液化,再出口至亞洲市場,總輸出規模預計達2000萬噸,其中台灣佔據600萬噸的關鍵訂單。他強調,正與台灣推進一個絕對穩固的採購協議,數量為600萬噸天然氣。
據介紹,該管線計畫總長1300公里,將從北坡地區經過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安克拉治(Anchorage),最終抵達西南部的尼基斯基(Nikiski)液化外銷碼頭。鄧利維說,預計2028至2029年間,天然氣即可送至中南部,一旦前期工程完成,2030或2031年可正式對包括台灣、韓國、泰國、印度、日本、菲律賓等國出口。
根據《中央社》報道,台灣中油已於今年3月與阿拉斯加方面簽署買賣暨投資意向書(LOI),約三個月後,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親自赴阿拉斯加出席能源會議,展現台美深化能源合作的高度重視。鄧利維更在7月29日接見包括《中央社》記者在內的媒體團時,呼籲韓國「跟上台灣的腳步」。
報道指出,除台灣外,泰國亦已表達高度興趣,計劃採購200萬噸天然氣。鄧利維強調,此項交易不僅具備經濟效益,也有助阿拉斯加軍事基地與電廠的能源自給自足,將於今年12月確認最終成本。他未透露台灣此筆採購的金額,但專家指出,台灣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的金額將從8.3億美元增加至36億美元,增幅超過三倍。
除經濟利益外,地緣政治因素亦為雙方合作提供戰略價值。相較經由中東荷莫茲海峽與亞洲馬六甲海峽的能源運輸路線,阿拉斯加經北太平洋直送台灣航程僅約10天,具低風險與高穩定性優勢。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今年2月亦公開表示,美國海軍可能護航由阿拉斯加出口至台灣、日本、韓國的LNG船隊,並稱「如果中國叫我們別運了,我們會說:碰運氣吧,我們不會聽你的」。
回顧今年4月22日地球日當天,賴清德在會見「2025第2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環保團體代表時亦曾表示,「因應美國公布新的關稅政策,對美國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既是接下來台美雙方關稅談判的重點,也是台灣強化能源自主與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
賴清德當時指出,「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強調政府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的政策方向,將透過深度節能、再生能源、儲能技術與多元能源進口路徑,建構穩定且具韌性的供應系統,以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挑戰。
根據去年台灣液化天然氣進口數據,總量約2100萬噸,其中38%來自澳洲、25%來自卡塔爾、10%來自美國。此次擴大向阿拉斯加採購,象徵台灣與美國能源合作再度升級,同時也被視為平衡貿易與應對中國影響力的雙重戰略部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