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長者成員如患有中風,照顧者尋找合適治療是首要任務。66歲退休人士麥偉倫,去年4月一個凌晨,因疼痛而突然大叫,報警送院後證實中風。此後,他身體狀況急轉直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亦因病情兩度入院。
麥太指,當時曾感到徬徨無助,幸最終找到耀能協會,接受政府資助的康復服務,包括透過VR遊戲如超市買菜等,訓練記憶力等,出院後半年,其丈夫健康大有進步,可自行進食、使用助行架步行及乘搭普通的士外出等。
66歲丈夫去年突中風 影響說話溝通能力 難坐立行走
66歲已退休的麥偉倫在2024年4月中風,其後曾兩度入院,到今年一月初時方可出院。麥太憶述,留院時丈夫完全不能自理,病情影響其說話和溝通能力,日常坐立及走路都遇困難。
她形容,當時難以理解丈夫的說話,「我真係需要去估啦,可能有三成,或者四成我係去猜測嘅」。對於丈夫狀況,她感到傍徨,後來透過女兒找到香港耀能協會幫助。協會在麥偉倫出院後三天,帶同團隊評估他情況,並提供各種包括物理治理、言語治療等服務,協助他恢復身體機能。
機構一周提供三日治療 VR遊戲助訓練記憶力
在出院後的半年時間,麥偉倫一星期內有三天會接受機構提供的服務,當中包括於周二及周五到機構位於新界西的綜合社區康復中心,接受平衡訓練、簡單運動及言語治療等,並會在機構的VR房間作認知訓練。
麥太舉例指,VR房間提供如超市買菜等遊戲任務,幫助丈夫訓練記憶力等。另外,丈夫每周會再抽一日時間,在家中接受協會提供的家居治療訓練。時至今日,丈夫的康復進展良好,可自行進食,亦可使用助行架步行及乘搭普通的士外出,說話能力已大有進步。麥偉倫說,中風前最喜歡打乒乓球,希望有天可重拾球拍打波。
服務模式結合中心服務及家居支援治療
耀能協會新界西綜合社區康復中心的服務模式,結合中心服務及家居支援治療,對象為新界西居民,15歲或以上,嚴重肢體傷殘及或嚴重智障人士,以及其家人或照顧者。截至6月,有122個會員,同月提供381節在中心的治療及護理服務、128節家居的相關服務。
該中心亦2023年設立,屬社署綜合社區康復中心試驗計劃的其中一間,服務獲政府資助,全套服務每月1,002元,視乎在中心或是在家接受服務,收費各有不同,如在中心日間照顧服務連午膳每日收61元,物理治療等每節61元。
因應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全港設立14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其中心服務於今年9月恆常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