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徑行山|第11段東涌道至貝澳 打卡青龍石澗賞芝麻灣半島靚景

Date: Category:体育 Views:2 Comment:0


於涼亭旁的引水道出發,沿大東山南面約100米高的山腰而行,伸延到東面石散石灣的坡。途中經過多條水澗,其中有著名的青龍石澗。繼續東行,景觀開揚美麗,海天一色,可縱觀貝澳、芝麻灣半島及石鼓洲的誘人風光。接著沿小徑回到終點。
長度:4.5公里 時間:1.5小時

標距柱:L113 - L122

點擊下圖看看鳳凰徑第十一段特色風光!

+6

導賞點

告別美麗的長沙,但不用傷心,因為接著的景色更為迷人。中段可一睹突出的沙咀,就像一個微小的半島一樣分隔長沙與貝澳。到達第一個燒烤場時,會遇上小徑通往散石灣女青年會青年營。過小徑後,便會遇上青龍石澗。青龍石澗的景點包括雙獅觀瀑、左獅、右獅、青龍壁和爛頭營的天池。往前走不久,便會見到位於遠處的望東灣和較接近的廣闊的貝澳泳灘,每逢炎夏那裡的弄潮兒都絡繹不絕。

於引水道盡頭有多個分岔口,按指示路標便會找到通往南大嶼郊遊徑的上山路、下往嶼南馬路的小徑,見到標距柱L120應前行入羅屋村。沿馬路走,經過洗手間、巴士站後,便會見到對面入鹹田村的鳳凰徑最後一段入口。

俯瞰長沙、石鼓洲及芝麻灣半島(漁護署「郊野樂行」網站圖片)

貝澳古稱螺盃(杯)澳,因海灣像個有蓋掩的螺子或盃子(闊口圓底的)而得名,據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年)郭棐《粵大記》書中所載,大嶼山已有螺盃澳、塘塘、石壁、梅窠村(梅窩)、大澳、東西涌(東涌)、大濠山(大蠔)和沙螺灣等地方名出現,惟清初(1661年)居民因遷界令內遷,復界後(1669年)才陸續返回居住。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按圖放大)

+14

交通資料

起點:乘搭新大嶼山巴士A35號、1號、2號、4號(於梅窩碼頭上車)、11號、11A號、23號(於東涌市中心上車),在長沙大橋站下車,沿左方小徑行至起點。
終點:在新圍村站乘搭新大嶼山巴士A35號、4號(至梅窩碼頭)或3M號(至梅窩碼頭或東涌市中心)。

【Admin老大眼中10個新手常犯行山錯誤(按圖放大)】

+5

【文章轉載自「野Guide - 野外動向 HK Discovery 」,原文:鳳凰徑第十一段:東涌道>貝澳

野Guide】多元化網上雜誌平台!以【香港人視野・香港人足跡】的理念去探索世界,俾喜歡行山露營、運動跑步、綠色生活、生態保育同深度旅遊嘅你!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