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劇團拆解親子溝通難題 「應用劇場」展示「五種愛的語言」

Date: Category:社会新闻 Views:2 Comment:0


親子溝通往往是一大難題,而最近中英劇團就在滙豐保險贊助下,主辦親子體驗劇場《120分鐘遊歷愛》。透過沉浸式的佈景以及與觀眾的互動與遊戲,帶來深刻的反思。作為是次活動的節目設計及編劇,駐團戲劇導師何悅欣(Yentl)希望透過劇場幫助鞏固親子關係,從根源為孩子的精神健康建立一道堅實的「防護網」,應對當下社會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

巧妙融入「五種愛的語言」從體驗中學習愛

《120分鐘遊歷愛》打破傳統劇場的觀演界線,將觀眾化為「家庭旅行」的一員。劇場以主角小女孩「晴晴」一家前往亞馬遜叢林探險為背景,觀眾將與他們共同經歷旅途中的歡樂與挑戰。其核心概念在於「五種愛的語言」: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精心的時刻、肢體的接觸和真心的禮物,並將這些元素融入精心設計的遊戲與互動挑戰中。

《120分鐘遊歷愛》以主角小女孩「晴晴」一家前往亞馬遜叢林探險為背景,觀眾將與他們共同經歷旅途中的歡樂與挑戰。

在劇中,當晴晴一家遇上困難,參加者便需要運用對「五種愛的語言」的理解,向晴晴一家提出建議,協助他們解決矛盾。Yentl希望參加者明白,每個人對於「愛的語言」偏好都不同,而且會隨着年齡轉變,「家長常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卻未必是孩子能有效接收的語言,容易造成錯配。有的小朋友偏愛接觸,喜歡擁抱;有的則更重視言詞,渴望讚美。」只有先了解對方喜好,才能有效地表達愛,而不是盲目付出,卻只換來對方感到困惑的結果。

《120分鐘遊歷愛》融合了「五種愛的語言」概念,Yentl希望能透過劇場幫助鞏固親子關係。

Yentl坦言,創作初衷與近年學童輕生問題不無關係:「我們追溯源頭,發現家庭本應是最好的支援,但為何仍有悲劇發生?」因此,劇場的目標之一,正是從改善親子溝通入手,強化孩子的精神健康「防護網」。為了昇華體驗,劇場的結尾加入專業戲劇治療師的總結及分享環節,創造了一個反思的空間,讓家長和孩子將劇中體驗與現實生活連結,思考如何將所學應用於日常之中。

Yentl透露,創作《120分鐘遊歷愛》的初衷,與近年學童輕生問題不無關係。

當戲劇遇上心靈 應用劇場成精神健康議題新出路

為何戲劇能成為探討精神健康的有效媒介?Yentl如是說:「在應用劇場活動中,你可以嘗試不同的角色和應對方式,相比單向灌輸理論的傳統講座,這種體驗式學習更能讓觀眾親身體會不同溝通方式所帶來的不同反應,有效實踐所學。」以《120分鐘遊歷愛》為例,觀眾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者,而是共同創造經歷的一員,這種投入感是傳統劇場難以比擬的。

中英劇團近年透過不同項目關注精神健康,例如Muse Up! 青少年音樂劇團便伙拍香港心理衞生會,透過工作坊、講座、訪談等不同活動,讓一眾年輕團員一同研習精神疾病議題,再以「議題劇場」(Research-based Theatre)把成果融匯於劇場演出之中,提升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重視。另一項目則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而設計出的「聆活逆學戲劇計劃」,以「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為基礎,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戲劇形式,訓練情緒病康復者將台下觀眾分享的真實故事透過戲劇即興重新演繹,從而讓講故事的人感到被理解,看故事的人發現自己並不孤單,Yentl坦言:「這種同路人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療癒。」

中英劇團近年透過不同項目關注精神健康,例如Muse Up! 青少年音樂劇團,以及「聆活逆學戲劇計劃」。

推動戲劇走入社群 香港應用劇場節的未來潛力

無論議題劇場或是一人一故事劇場,其實都是「應用劇場」(Applied Theatre)的多種形式之一。隨着社會對精神健康的日益重視,應用劇場這種結合藝術、教育與互動的形式,無疑為處理複雜社會議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對此,Yentl亦展望應用劇場能在社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精神健康領域。中英與《120分鐘遊歷愛》的心靈伙伴Dustykid亦正開展一項新的精神健康校園計劃,結合後者的心靈展覽與戲劇活動,與同學一起探討校園壓力議題,例如欺凌問題,鼓勵反思與同理心,共同遏止悲劇發生。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種戲劇形式,中英劇團今年11月將首辦「香港應用劇場節」,Yentl期望:「今次應用劇場節旨在薈萃業界朋友,共同交流和合作,並向大眾推廣應用劇場。我們想讓公眾知道,應用劇場並非那麼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透過輕鬆的互動,與大眾打成一片,但又同時引發思考的一種藝術形式。」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