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佛山爆發可由白紋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病,食物環境衞生署今日(20日)公布8月份第7批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及密度指數,涵蓋九龍及新界4個監察地區。當中以青衣北及屯門西的蚊患較嚴重,誘蚊器指數分別為12.7%及10.3%,蚊患主要集中在公園及私人屋苑。
若將8月份合共7批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與上月相比,當中有26個監察地區的指數下跌或保持不變,代表蚊患情況改善或維持低水平;另有11區的指數輕微上升,但低於10%。署方正聯同有關部門及持份者攜手,找出蚊患情況較高的地點,採取密集且具針對性的控蚊工作。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同日公布,本港過去一周沒有新增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個案。不過中心總監徐樂堅提醒,現時溫度及雨量處於高水平,香港出現蚊傳疾病的風險持續,並呼籲市民不論在本港式外遊,都需採取防蚊措施。
第七誘蚊器指數出爐 青衣北12.7%、屯門西10.3%
食環署今日公布第7批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其中有兩個地點高於10%,分別為葵青區青衣北的12.7%,以及屯門西的10.3%;而觀塘區九龍灣為7.5%,藍田及秀茂坪為5.5%。
截至今日,食環署已公布8月份合共7批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涵蓋共42個監察地區。若與上個月的數據相比,當中有26個監察地區的指數下跌或保持不變,代表蚊患情況改善或維持低水平;另有11區的指數輕微上升,但指數低於10%。
對於蚊患較嚴重的青衣北及屯門西,食環署將因應基孔肯雅熱病實施安排,正聯同有關部門及持份者攜手,找出蚊患情況較高的地點,採取密集且具針對性的控蚊工作。
兩地蚊患主要集中公園及私人屋苑 食環署加強監察
根據誘蚊器的數據,青衣北蚊患較多的地方包括公園、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屯門西則為公園、學校及私人屋苑。食環署提到青衣北及屯門西上月份的誘蚊器指數,分別為15.5%及10.6%,即按月下跌2.8%及0.3%。
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正積極跟進控蚊工作,食環署亦會舉辦宣傳展覽、派發宣傳單張及海報,並通知各訂閱快速通報系統的屋苑,建議管理公司和住戶提高警覺,共同採取防蚊滅蚊措施。署方並會加強監察兩地的誘蚊器指數,以檢視滅蚊工作成效。
本港過去一周沒有新增基孔肯雅熱及登革熱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同日公布,截至今午5時,本港過去一周沒有新增基孔肯雅熱個案。而今年累計錄得9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均屬輸入個案,全部個案已康復出院,沒有出現併發症;2016年至2019年期間,每年錄得介乎1至11宗輸入個案。
登革熱方面,本港過去一周同樣無新增個案,今年暫時錄得41宗外地傳入的個案。而去年共錄得161宗登革熱個案,包括156宗外地傳入及5宗本地感染個案。
日本腦炎方面,本港今年錄得一宗從菲律賓輸入的日本腦炎個案。而過去5年本港沒有錄得日本腦炎個案,至於2016年至2019年共錄得10宗個案,包括6宗本地感染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香港出現蚊傳疾病的風險持續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現時溫度及雨量處於高水平,香港出現蚊傳疾病的風險持續,包括通過白紋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熱病毒及寨卡病毒。
徐樂堅又指,雖然上述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但病人在發病後初期,尤其是發燒期間,血液會帶有大量病毒,對蚊子具傳染性,因此若病人傳染期間被蚊子叮咬,有機會透過蚊子在本港進一步傳播。
市民不論在香港或外遊都需採取防蚊措施
徐樂堅提到,日本腦炎主要流行於亞洲及西太平洋地區的郊外及農村,尤其在氣候炎熱的季節。由於香港有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包括三帶喙庫蚊,香港郊區尤其存在傳播風險。
庫蚊一般於有大量積水的地方繁殖,豬或野生雀鳥為日本腦炎病毒的天然宿主,若豬或野生雀鳥攜帶病毒,庫蚊叮咬後會受到感染,並通過叮咬人類或動物傳播病毒,因此市民不論在香港或外遊,都需採取防蚊措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