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日前指,未來5年將有約15萬名「雙非」兒童可在香港以永久性居民身份報讀香港的大學,建議當局及早制定政策。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接受電視節目訪問,稱有雙非來港讀大學的問題相對複雜,現時對人數仍有不確定性。他強調當局過去估算學位時,一直有考慮雙非數目的影響,並會密切留意未來發展趨勢。
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接受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訪問時指,當局過去十多年進行學位估算時,一直有考慮雙非數目的影響,亦一直有不同措施應對,例如小學跨境學童專網、幼稚園「一人一位」等,又提到部分雙非學童最終返回內地升讀大學。
被問到為何不提早制定針對措施應對未來雙非來港讀大學,若到大量雙非報考文憑試(DSE)才介入會否過遲,施俊輝表示「呢個係一個比較複雜啲問題」,稱雙非是否來港讀大學仍有不確定性。他指雖然當局可透過調查了解居於內地的雙非兒童升學意向,他們最終亦有可能改變心意,「任何數據掌握只能係喺嗰一個(時間)點」,而未來他們用自修生身份考文憑試的成績亦是未知之數。
有部分的『雙非』學童,他即使來到香港讀書都好,他們最終都是選擇回去內地升讀大學。我們確實可以透過一些調查,或者去做一個研究。其實有可能受訪的對象,是會改變主意的。我們在未來日子都有計劃,看看怎樣更好地掌握相關數據,亦都幫到我們更好的做好教育規劃。
他強調教育局會密切留意未來發展趨勢,有需要時會調整政策措施,確保教育系統有序發展。
談到有本地學校涉嫌違規「借殼辦學」,施俊輝指教育局十分重視該問題,已先後下令相關學校停辦或拒絕發出正式辦學牌照。他又指,當局不會放過每一宗懷疑違規個案,已要求懷疑辦學有問題的學校提交報告。
教育局早前已向全港學校發信,提醒四個注意重點,包括不可在未經教育局同意下與第三方合作辦學;要如實提交學生名單、出席名單;不可未經教育局同意濫收費用;學校宣傳、廣告不可以有不實內容。當局早前成立的「突擊巡查隊」,施俊輝透露九月、十月會到全港私立學校各做一輪巡查,亦會在無預告下前往收生有困難、有較高違規風險的私校巡查。
另外,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施俊輝指當局會把契機,希望令學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會有一系列學習活動,包括用「AI志士」辦學校巡展,透過人工智能技術讓學生與「AI志士」互動,又會組織考察團,到瀋陽、北京參觀抗戰重要地點、博物館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