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台灣擬資助以色列定居點 國際特赦組織:重創台灣形象

Date: Category:台灣省新聞 Views:3 Comment:0

以巴戰爭持續,日前卻有媒體報道指台灣承諾將在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屯墾區(定居點)投入大筆捐款,支持當地建設醫療中心,但以色列的屯墾區及整體人員進駐,已被聯合國安理會及國際法院(ICJ)等國際機構認定非法,這也是2023年底以來,首度有政府公開對屯墾區提供直接資金,引發外界關注。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投書《外交家》痛批,台灣此舉不僅有違國際法,還成為以色列種族滅絕行徑的共犯,更可能損及台灣的民主與人權形象。

2024年5月19日,以色列襲擊加沙走廊中部努塞拉特(Nusseirat)一個定居點後,巴勒斯坦人走出來檢視受建築物受損情況。(Reuters)

《風傳媒》報道引述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組織者Lala在社群平台發言稱,即使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也未正式承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的主權,「只有台灣敢去親以色列屁股。」

捐款事件與官方回應

此前報道,台灣以色列代表李雅萍6日造訪位於以色列控制的約旦河西岸、管理48個屯墾區的便雅憫地區議會(Binyamin Regional Council),並承諾捐款資助當地「納納西醫療中心」(Nanasi Medical Center)建設。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22日表示,衛生醫療一直是台、以兩國重要合作領域,但也強調相關援助仍在意見交流階段,駐以代表處尚未承諾捐贈。

《風傳媒》報道指,早在2024年3月與5月,台灣駐以色列代表處就曾捐款1590萬新台幣,支持以色列城市的醫療巡邏,並透過在加薩運作的非政府組織提供基本人道救助。但此次對以色列屯墾區的直接資助,與台灣過去的人道援助有所不同,「實質上是承認了以色列的非法占領。」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稱,醫療設施的所在地——約旦河西岸是「被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OPT),依國際法《第四日內瓦公約》規定,以色列在此地設立和擴建屯墾區均屬非法,構成戰爭罪。

國際法院(ICJ)於2024年7月的諮詢意見更強調,所有國家不得承認或協助以色列的非法占領行為。這意味著,任何對屯墾區基礎建設的援助,即便以醫療捐助名義,都將助長以色列的非法占領。

2025年6月19日,圖為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一個定居點上空,可見伊朗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的導彈略過星空。(Reuters)

邱伊翎指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施行系統性歧視,特別是在醫療服務與行動自由上。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及加薩地區遭受多重限制,導致健康狀況遠不如以色列公民。近幾個月來,以色列當局更屢次阻擋巴勒斯坦人前往醫療機構,甚至釀成死亡的憾事。

《風傳媒》報道稱,台灣仍有許多企業在為美國與以色列製造武器零件、向以色利運送軍用鋼材,攻擊加薩的F-35戰機、F-16戰機、無人機與軍用電腦等,極可能含有台灣技術與零件。台灣生產的這些部件,被用作加薩屠殺巴勒斯坦平民、婦女與兒童的武器。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