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改變每個行業的遊戲規則。理光(香港)有限公司早前於數碼港隆重舉行Ricoh InnoAI中心啟動典禮,標誌著其在亞洲推動人工智能生態圈的重大里程碑,並展示理光以「中心 + 平台 + 共創 + 生態」為核心的AI創新策略。發布會後,理光香港常務董事莊禮基先生以及理光首個教育界合作夥伴,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韓思騁校長,一同剖析了在AI熱潮下,企業與機構如何跨越期望落差,將AI真正轉化為提升效率的實用工具。
走出AI期望落差 輔助角色的定位
當今市場對AI充滿想像,認為單靠一個大型語言模型(LLM)便能解決所有商業難題。莊禮基坦言,這種想法往往導致巨大的期望落差。他強調,成功的AI應用,要切實地融入工作流程,解決實際問題。理光在開發AI應用時的核心理念,是將AI定位為輔助而非決策者,避免潛在風險。「我們不想用AI去代替人做判斷。AI自主性有一個潛在風險,一旦出現微小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會像放大鏡一樣被迅速放大,造成連鎖反應,讓最終的偏差越來越大。究竟要從哪個環節開始介入呢?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教育界先行者 AI減行政重擔 為私隱把關
作為Ricoh InnoAI計劃在教育界的首個合作夥伴,韓思騁校長與其團隊在過去數月,親身體驗如何將AI融入繁瑣的學校行政工作中。韓校長分享:「我們創建了十幾個AI agent,較常用的有五個。」這些AI助手主要應用於處理文書工作,例如草擬家長信、編寫學生評語等,大大節省了老師的時間。
韓校長特別欣賞理光AI平台賦予用戶的自主權以及其運作的透明度。「這個平台讓我可以進行客製化設定和調整,我能夠控制我所提供的數據以及它產出的結果,而且準確度相當高。每次系統都會清晰列明該次輸出是基於哪些原始文件生成,讓我能清楚追溯其資訊來源。」
為了兼顧數據安全與AI效能,理光的平台採用了靈活的混合架構。它既提供理光自家訓練的私有小模型,專門處理敏感資料、保障數據安全,同時也透過「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在必要時安全地連接外部的大型語言模型,讓用戶無需在數據私隱與強大功能之間作出妥協。
在天主教郭得勝中學的實際應用中,校方會根據工作任務的性質,將涉及私隱或校內機密的內容,交由理光的內部模型處理;而在需要搜集公開資訊或進行創意寫作等非敏感工作時,則會調用外部模型的強大功能。這種策略,讓學校在享受AI帶來便利的同時,亦能確保數據安全得到周全保障。
InnoAI平台核心 從知識管理到共創生態
莊禮基指出,Ricoh InnoAI策略的核心是「知識管理」。他解釋道:「管理企業最多的資源就是溝通,溝通源於資訊孤島(Silos)。這些資訊其實是公司的知識和資產,但隨著某些員工的離開,資產會自然流失。InnoAI Hub平台正是一個讓企業能安全地儲存、管理及應用自身數據與知識的系統。」
為了降低中小企業的使用門檻,理光採取了「沙盒」試用模式,讓潛在用戶在投入前,能充分發掘AI在自身業務中的應用價值。莊禮基強調,這是一個讓客戶先找到適用場景,再考慮後續發展的過程。
這種共同成長的合作模式,在理光與天主教郭得勝中學的合作中得到了完美印證。雙方建立了緊密的雙向反饋機制,學校作為使用者,提供前線的操作體驗與需求;理光團隊則依此不斷對AI進行調整和優化,透過不斷磨合,共同進步。
培養AI無法取代的能力
談及AI對教育的長遠影響,韓校長的團隊認為,未來的教育重點,將是培養學生AI無法取代的能力,從知識的灌輸,轉向教導學生如何與AI協作,利用AI作為輔助工具,去探索和創造。莊禮基亦透露,「我們公司內部有個新興的工種叫『AI companion』。就像一個訓練員,專門帶著這個AI,給予它正當的培育,教它何謂好、何謂對,然後將結果帶給公司不同部門應用。」正正呼應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是駕馭和引導AI的能力。
建構香港AI生態圈
展望未來,莊禮基認為香港AI生態圈的發展關鍵,在於創造更多真實的應用案例(Use Case)。他表示:「我覺得接下來的生態圈就是加快use case的發展,會更加有效將工具帶給不同的企業。」理光正透過其Ricoh AI Marketplace平台,將其成功開發的AI應用,分享給其他業界持份者,同時透過AI MFP智能應用及InnoAI青年賦能計劃,致力建構一個融合技術創新、人才培育與產業合作的AI生態圈。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