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Morningstar 最新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主動型 ETF 累計吸金達 1,83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國內市場同樣熱度不減,金管會核准的 20 檔新基金中,有近七成是 ETF 相關產品,顯示ETF仍為市場主流。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全球已有約 295 檔主動型 ETF 新上市,幾乎追平全年可能創下的新紀錄。其中吸金王為 JPMorgan Nasdaq Equity Premium Income ETF (JEPQ),上半年淨流入約 78 億美元;其次為 Janus Henderson AAA CLO ETF (JAAA) 及 iShares U.S. Thematic Rotation Active ETF,分別吸金 52 億與 45 億美元且3檔產品今年以來皆繳出正報酬率。晨星分析師提醒,儘管資金流入強勁,投資人仍需留意長期績效表現。
國內新基金市場同樣活絡,截至8月1日止,金管會證期局已核准20檔新基金募集,包括 ETF、組合型基金及多重資產基金,其中ETF相關占比近七成。台灣目前掛牌交易的主動式 ETF共7檔,主要投資在台股、美股及債券市場,分別由野村、群益、統一、中信、安聯及聯博等投信發行,野村更已推出2檔台股主動型 ETF。
近期正在募集中的新基金包括凱基美國 Top 股債平衡 ETF、鋒裕匯理 CIO 精選保守基金、富邦雙核心戰略多重資產基金及台新全球龍頭主動ETF 基金。後續還有柏瑞日本多重資產基金、群益 0~5 年期 ESG投資等級公司債 ETF、中國信託價值策略非投資等級債主動式 ETF 及瀚亞環球智慧數據股息基金等,市場選擇持續擴增。
法人指出,新基金發行結構顯示ETF仍是募集主力,投資趨勢已逐步從台股向海外股、海外債及多元資產演進。特別是主動式 ETF 與多重資產型產品,能在全球利率走向不明、貿易政策與通膨變數交錯之下,有更高的彈性與分散風險效果,下半年新基金募集熱潮仍將持續。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鴻海賣了買不回來、有望看300?老先覺「8月回檔勇敢買」:抱到這時再停利
「住老公寓沒優點?」網友開酸被打臉 內行揭3優勢:年輕人超愛、屌打新大樓
重磅報告》20%關稅影響「大咖投顧全說了」 紡織、工具機、重電、航太誰最慘...聚陽、豐泰、銷美50%華城獲利影響曝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