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推半自傳《光中回首》 談何以「出世態度,做入世事業」

Date: Category:社会新闻 Views:1 Comment:0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推出半自傳《光中回首》,講述其興建慈山寺及與佛學的緣。其中一章提及慈山寺「以水供佛」,有別於俗世的燒香拜佛,原因是李認為大量燒香會構成環境問題,亦為動物帶來火災隱患,形容是「慢心之過」。書本暫時不作出售,只供有緣人。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推出半自傳《光中回首》,講述其興建慈山寺及與佛學的緣,別注版封面是位處慈山寺的觀世音菩薩。

《光中回首》提及截至2025年中,李嘉誠共捐獻35億元買地、興建及營運慈山寺。書本不僅是關於慈山寺的故事,更是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將傳統智慧與當代價值結合,以「出世之態度,做入世之事業」 。

書本提及慈山寺「以水供佛」,有別於俗世的燒香拜佛,原因是李嘉誠認為大量燒香,不僅可能構成環境問題,更對寺院旁邊廣闊的山林和棲息其中的動物帶來火災隱患,形容這是一種「慢心之過」。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推出半自傳《光中回首》,講述其興建慈山寺及與佛學的緣。(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推出半自傳《光中回首》,講述其興建慈山寺及與佛學的緣。圖為慈山寺。(慈山寺相片)

此外,書本第五章取題「淨土無我也無畏」,講述關於功德箱的故事。慈山寺最初按慣例設立功德箱,惟李嘉誠建議移除,憂慮對信眾構成無形的捐款壓力。

團隊解釋設置功德箱是為了提醒信眾修福,具傳統意義。李未立時否定,反而問了一個問題:「不是說功德和福德有具體分別嗎?設功德箱會不會是在多方面有所誤導?」 他提議將功德箱設於非當眼處,讓有心人因發心才去尋找功德箱,而不是「見箱解囊」。所收集的善款將不納入慈山寺帳戶,並全數撥捐有益社會的慈善團體,使社會大眾受惠。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推出半自傳《光中回首》,講述其興建慈山寺及與佛學的緣。圖為慈山寺。(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