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姐事件「來到來了」嘲笑背後 男性性暴力受害者不被看見的傷痕

Date: Category:社会新闻 Views:4 Comment:0

南京一名化名「紅姐」的38歲男性,假扮女性與過百名男性發生性行為,偷拍片段後於網上發佈。事件迅速成為網上熱話,網民戲謔一眾男性為何「飢不擇食」,又為受害者取花名,如「來都來了男」。近日在香港舉行的動漫節,更有人打扮成「紅姐」,旁人紛紛打卡。

性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認為,男性在不知情下遭偷拍及泄露私密影片,淪為性暴力受害者,旁人的取笑及戲謔或令他們更難承認傷痛,甚至自我質疑沒有受侵犯。她說男受害者一直是較隱密的一群,較少求助,而社會亦不習慣視男性為性受害者。學者感慨大眾嘲笑聲背後,這看似性觀念開放的時代,實際價值觀依然守舊,男性性暴力受害者的傷痕繼續被蔑視、被消失。

近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動漫節,有人打扮成「紅姐」粉墨登場。(廖雁雄攝)
在動漫節,有人打扮成「紅姐」,引來旁人合照留念。(廖雁雄攝)

「南京紅姐」近期在網上引起熱議,被偷拍的男性影像及片段充斥社交平台。網民對片段中男性評頭品足,評價他們的樣貌、身材、言談舉止,再為眾人改「花名」。網民的焦點落於為何一眾男性會墮入「紅」網,不少留言形容受害者「飢不擇食」、「咁都食得落」。

近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動漫節,有人打扮成「紅姐」粉墨登場。另一人就扮成登門的男子,手中抱着西瓜,戲謔一眾男受害人向「紅姐」送上的日常用品及禮物。

在動漫電玩節有攤位以「紅姐事件」作宣傳。(張智浩攝)

學者:社會不習慣視男性為性受害者

回歸「紅姐」事件的本質,是「紅姐」假扮成女性,吸引一眾男性登門,再未經他們同意下拍攝私密片段,再公諸於世。換言之,一眾男性是性暴力罪行的受害者。

性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於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她認為網民反應及社會輿論反映大眾認為男性在性方面的掌控及主導權較高,假設性行為均是自主選擇,因此不習慣視他們為性罪行的受害者。對比男性和女性受害時,大眾對男性的同情較少。

例如女性求助,可能會有一個同情嘅位置。但係男性可能連同情或者慘都無,甚至變成你個人失敗,係咪我唔夠man(男性化)。
性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
黃鈺螢指,社會面對男性性暴力受害者時或會較少同情。(資料圖片)

案中男性私生活被檢視 加劇性暴力

黃鈺螢認為,即使這些男性主動選擇與紅姐發生性關係,亦不代表他們同意拍攝及流出私密影片。網絡上冷嘲熱諷,有機會加劇這宗性罪行的暴力,無視案中男性承受的壓力和創傷,演變成一種網絡欺凌。

佢哋喺未ready(準備)嘅情況下,私生活被檢視,本身已經係一種暴力。仲要被要求無事,都係一種暴力。
性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
近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動漫節,有人打扮成「紅姐」粉墨登場,並帶同西瓜及牛奶等道具,戲謔一眾男受害人向「紅姐」送上的日常用品及禮物。(廖雁雄攝)

社會氛圍或致男性是否受害也不知

根據社署2023年數字,全年接獲747宗性暴力個案,當中18人為男性,約佔總數2.4%。

黃鈺螢指,不少男性性受害者擔心男子氣概受損而不求助,網上的戲謔態度或加劇這種負面的社會氛圍,令男性更難承認和理解自己的創傷,甚至感到羞恥。她又擔心男性或會質疑自己究竟是否性暴力的受害者,導致他們更難求助。「例如我被人呃,可以到消委會投訴,但我連係咪被人呃都唔知,更加難去求助……呢個係一個好大的思想困局。」

根據社署2023年數字,全年接獲747宗性暴力個案,當中18人為男性,約佔總數2.4%。(資料圖片)

現時社會看似開放 實際仍保守

「呢個係我哋時代嘅弔詭,看似多咗好多性相關的知識同自由,我哋行為好似好開放,但價值觀依然保守。」

黃鈺螢認為事件反應社會對性的理解仍有待提升,亦應認清每個性別都有機會是性暴力的受害者。社會不應差別對待男女受害者,受害者自身也無需感到羞恥。

貓會扭傷,狗會扭傷,男人會扭傷,女人會扭傷。所有人都會有受傷嘅機會,人係會脆弱、有感覺,呢件事係無分性別,唔應該感到羞恥,應該羞恥嘅永遠係加害人。
性及性別研究學者黃鈺螢

Comments

I want to comment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please express your views and exchange your opinions here.